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點亮細胞與生命的轉捩點-Lumican-檢測癌症細胞的最佳推手

103/06/10 瀏覽次數 6190
根據統計,現今台灣每六分鐘就有一人罹患癌症,罹癌人數逐年增高,蟬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然而,癌症已非不治之症,早期診斷及治療可以提高癌症的治癒機率,只要及早診斷,接受妥善治療,即可得到良好的控制。然而現今的癌症診斷流程卻仍存在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Lumican研究團隊針對此一瓶頸研發出一套快速、客觀的癌症檢測平台,期待可以輔助醫療人員判讀,幫助病人早期診斷。
 
 照亮癌細胞
 
事實上,進行癌症診斷時,檢體處理流程十分繁瑣,檢驗報告往往得花費將近一周才能出爐;而判讀的準確性又取決於檢體的製備以及醫生的經驗,若檢體處理不良或主觀判斷出錯都可能造成誤判。有鑑於此,Lumican團隊希望能研發出一種比較客觀、簡便及快速的科學判讀方法,以取代傳統的檢測技術。

Lumican的研發,源於一個由中研院張大釗教授的研究團隊所發現的螢光小分子,這獨特的分子可以讓癌細胞現形。由於癌細胞部分胞器比較「脆弱」,螢光小分子染劑因此得以進入到細胞核中與細胞核中的DNA結合,並發出強烈螢光。至於正常細胞,則因其為「體格健全」,螢光小分子無法進入,因此不會發出螢光。
 
「讓癌細胞染色、發光」原本只是個學術上的發現,然而張大釗教授的博士班學生蔡育霖卻進一步將實驗成果帶進臨床。因為看到病人面對癌症時的恐懼,蔡育霖決定要把這項技術發揚光大,期望能實際用來救人。之後,材料科學專長的林翊庭、生物醫學背景的林美英相繼加入,在與張大釗教授及醫院的醫師討論後,三人將這樣的小分子染劑設計成一套流程,使得臨床上癌症的判讀機制能更加客觀。
 
 關於「Lumican」 
       
「Lumican」是由「lumi」和「can」這兩個字串組合而成;「lumi」取自「illuminate」這個字,有發光與被了解之含義,而「can」是指「cancer」(癌症),兩字合在一起,有期望能「照亮癌細胞、了解癌細胞」(illuminate cancer cell)的意義。一般研究團隊通常只有技術性人員,Lumican的成員配置卻非常健全,分工也很明確,創始五位團員雖然年輕,卻都已具備個人專業。
 
蔡育霖是化學博士,專長為有機合成和物理有機;林翊庭則是材料科學背景,協助找尋最適合的物材;林美英則有生物醫學專長,主導生物特性驗證實驗,這三位為團隊之主要技術開發核心成員;技術轉移部份則由中研院萌芽中心蔡尚燐經理處理專利與技術之商品化加值;另一位商業整合成員為賴宗佑,他帶入了生醫及企業管理專業,進行組織架構建立與醫材市場佈局,而Lumican團隊仍持續尋找更多資源與合作夥伴,一步步將產品推向市場。
 
 市場決定產品的研發方向 
 
走出實驗室後,現實的世界才是真正的考驗。Lumican原先設定以「子宮頸癌」為目標,並設計出具體的檢測產品,參加由科技部委託中研院萌芽中心甄選的萌芽計畫。在中研院內初選時,雖然受到許多委員青睞與建議,但是科技部委員卻認為Lumican在技術與商業的規劃仍未臻成熟。在嚐到挫敗的同時,團隊也進行檢討、反思。後來,他們又參加了科技部FITI創新創業激勵計劃,在比賽激盪與時間擠壓下,經多次臨床辯論與反覆思考後,終於決定將開發鎖定於「甲狀腺癌」篩檢。
 
甲狀腺是人體最大的腺體,關係到賀爾蒙(甲狀腺/副甲狀腺)的存在含量,在身體中扮演重要的平衡角色。由於現行甲狀腺癌診斷不易,臨床上最常見的處治方式是以甲狀腺切除作為手段,於手術後再靠藥物彌補缺乏的賀爾蒙;但這樣的處理卻導致有近八成的病患冤枉的被切除了甲狀腺。Lumican團隊著眼于此,遂針對檢體特性修改檢驗方法,並藉由多次臨床實驗,成功地大幅提升了甲狀腺癌判定的正確率,這項產品若能上市,預期可大幅減少醫療糾紛,也能降低社會醫療資源的浪費。
 
 始於台灣,走向國際之路 
 
Lumican終於成功研發出全球第一個自動化即時甲狀腺癌診斷裝置,並榮獲科技部頒發的「創業傑出獎」。之後,他們亦擬嘗試將此技術發展成癌細胞偵測平臺,以期可應用在其他癌細胞的檢測上。甚且,團隊放眼的是全球市場,故取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U.S FDA)的上市許可是具有指標意義的目標,這也是團隊持續努力的動力。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有一套極為嚴苛的檢驗流程。團隊成員的蔡尚燐表示:「要取得U.S FDA的上市許可,非常不容易,那不只是提出數據來說明而已,整個申請流程像是一場冗長的辯論,對方會提出非常多的與臨床相關的試驗問題要求我們解答、修正,這樣的一來一往,時間也許會長達4、5年。」
 
 創業家精神:從終點往回走 
 
如今,從人力與產品技術來檢視,Lumican都已具備公司規模。蔡育霖說:「常常看到很多急著創業的人,嘴巴講很多漂亮的話,給人的感覺卻像在空中漫步,完全看不到他們踩在地上的基礎是甚麼。其實基礎很重要,所謂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永遠不要覺得自己已經走得很高、很好了,一定要想辦法踩著地,往前走。」
 
Lumican最堅實的基礎在於他們扎實的學術研究與臨床的反覆試驗。同時,他們在成立公司前,已把未來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做了一番推演。林翊庭說:「先想好公司未來要成長得怎樣,就是我們達成什麼目標、終點在哪裡,然後再一步步往回推,列出每個階段會遇到的關卡。如果從終點無法返回原點,就表示這條路不可行。創業的心態上,要很謙虛,越往前走一步,就會覺得自己越渺小。謙虛比什麼都重要。」
 
賴宗佑則認為,一個團隊的成績都是由一點一滴累積而來的,他說:「一個新創團隊要成功,一定要先把人找齊,除了內部的夥伴,還要包含外部的合作單位。人員找齊後,大家凝聚共同願景,有共識後成功就不遠了。」蔡尚燐深表贊同地說:「一開始,也許每個人的想法、動機不盡相同。但是,藉由參加比賽,一起面對難關,一起坐下來檢視,慢慢的,就會弄出一張共同的藏寶圖,這張圖會帶領大家往同一個方向走。」
 
Luincan的藏寶圖,是指引他們將實驗室的研究成果,推到市場上,以實際幫助癌症病患:藉由快速、準確的診斷產品,讓病患得以及早確診、接受治療,最後達到降低死亡率的目標。對於Lumican的成員來說,人生規劃不只是找份工作活口,而是要燃燒自己,去改變一些事情,讓真正的價值在這個社會中被實現。Lumican相信,若科學家能將實驗室裡的成果實際應用在生活中,這個世界將會變得更美好。
 
註1:蔡博士創業團隊參加科技部「創新創業激勵計畫競賽」於102年第二梯次決選中勇奪創業傑出獎殊榮,並獲200萬創業獎金。

註2:科技部推動「創新創業激勵計畫」之目的,在鼓勵我國年輕研究人員創業,引導高等教育研究機構建立創新創業文化,並營造研發成果或創意產業化的友善環境。該計畫每年舉辦兩梯次的創業團隊評選,每梯次遴選至多40個團隊,藉由系列課程與實作研習、國內及矽谷成功華人創業家與創投家擔任業師,並由國研院、3個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提供原型開發支援、技術試驗場域、資源轉介服務等,經過3階段的評選及決選、小額創業資金挹注,以及舉辦天使創投媒合會,協助團隊創業。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