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文章
最新文章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一顆隕石的滄桑史
102/05/24
瀏覽次數
8909
王道還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天外飛來的岩石,進入地球大氣層,成為流星,落到地上就是隕石。許多隕石來自小行星帶。一九八二年,一個美國科學團隊在南極搜尋隕石,結果找到了一塊來自月球的隕石。
那塊隕石重31公克,看起來就與其他隕石不同。由於美國太空總署的專家看過許多月岩標本,憑外觀就懷疑它來自月球,學者仔細研究之後,證實了這個推測。
消息傳出後,日本國立極地研究所的學者才恍然大悟,原來他們一九七九年就在南極採集到三塊月隕石了。後來學者還找到了來自火星的隕石。
現在,科學家研究過的月隕石大約有三十塊,大多數是在沙漠找到的。二○○二年一月十六日,瑞士伯恩大學的地質學家諾斯(Edwin Gnos)與兩位同事,在阿拉伯半島阿曼大公國境內的沙漠裡,也找到了一塊,重206公克,編號SaU 169。諾斯組成了一個國際團隊研究這塊月隕石,報告刊登於今年七月三十日出版的《科學》。
SaU 169與其他的月隕石極為不同,科學家不但揭露了它的來歷,還能推測它來自月球的那個地方。不過,這得從當年的阿波羅任務談起。
阿波羅登月任務
話說科學界對月岩組成的了解,源自當年阿波羅太空人採集的標本。
一九六九年七月二十一日清晨(台北時間),美國阿波羅11號太空船的登月小艇老鷹號在月球寧靜海成功著陸。六個半小時後,阿姆斯壯踏出了人類的一大步。此後,直到一九七二年十二月十二日凌晨,美國太空人登陸過月球六次,採集了不少月岩標本。
一開始,研究月岩的科學家非常驚訝,因為地質化學家所謂的「不和合元素」(incompatible elements,或稱不相容元素,不相容成分),在月岩中含量特別高,包括磷、稀土元素,以及三種在自然界存在的放射性元素:鉀、釷、鈾。(按,釷與鈾都屬於稀土元素。)
月岩的主要組成物是四種礦物,那些礦物在岩漿裡結晶出來時,「不和合元素」會集中在仍處於液態的部分。因此,一般說來,火成岩中不會有那麼多「不和合元素」。月岩標本透露了月球地殼已經演化到極為複雜的階段,換句話說,月球並不是個原始星球。
當年,阿波羅太空船繞月飛行時,以γ光譜儀掃描過月球表面,發現阿波羅12號、14號登陸地點附近,放射性元素含量特別高。不過,直到一九九八年,「月球測繪者」(Lunar Prospector)無人太空船以γ與中子光譜儀,對月球表面做了全面的地質化學分析,科學家才明白,原來阿波羅12號、14號、15號的降落地點,「不和合元素」特別豐富,而其他三次的登陸地點,也接近在地質化學上極為反常的地區。
專家綜合所有資料,推測月球形成地心、地函、地殼的過程,並不是對稱發展的。最後一團岩漿集中在月球近地面的西北象限,當時已含有豐富的「不和合元素」。那裡形成地殼後,遭過巨大小行星的撞擊,於是含釷量特別高的岩屑,四散到周圍地區。阿波羅登月小艇的登陸地點,附近地面許多岩石都是當年的撞擊熔岩屑,難怪釷與其他「不和合元素」的含量特別高。
大多數月隕石裡,釷的含量都不高,以質量計,通常低於百萬分之一,這些月隕石必然來自遠離月球近地面西北象限的廣大區域,尤其是背對地球的那一面。阿曼月隕石卻不同,它的釷含量高得離奇,其他「不和合元素」的含量也很高,甚至比阿波羅太空人帶回來的月岩高,因此科學家推測它必然來自月面上的釷熱點(釷最豐富的地點)。這可不算巧合:要是地球上的月隕石是代表月岩的隨機樣本,發現一塊標本出自那些熱點是遲早的事。
月球上的「海」
阿曼月隕石裡有兩種岩石,核心是撞擊熔岩屑,體積占87%,外面裹著地表風化層的岩屑。科學家仔細分析後,認為這塊月隕石經歷過四次撞擊事件才形成,以放射性元素定年法計算,那四次撞擊事件分別發生在三十九億年前、二十八億年前、兩億年前、三十四萬年前。不過,在討論那些撞擊事件前,我們得先談談月球表面的「海」。
月球表面有許多面積廣大的玄武岩平原,都以湖、海命名,例如老鷹號就在「寧靜海」登陸。事實上,那些地方原先都是巨大小行星撞擊出來的大盆地,與湖、海毫無關係。撞擊當時與後來,盆地邊緣的火山爆發,岩漿漸漸灌入盆地,才造成一片平坦的玄武岩平原。「寧靜海」西北的「雨海」(Mare Imbrium),直徑1,160公里,是月面上最大的撞擊盆地,正位於釷元素含量最豐富地區的中心。
滄桑史
學者推測,阿曼月隕石的歷史大概是這樣的:
首先,三十九億年前,一顆巨大的小行星造成了「雨海」。撞碎、熔化的岩石混合,再凝固,形成阿曼隕石的岩核。
二十八億年前,一顆小行星在雨海南方撞出拉藍德(Lalande)隕石坑(直徑25公里),深處的岩石都炸了出來,包括阿曼隕石的岩核,堆積在隕石坑四周,與當地的月球表土混合一氣。
兩億年前,另一顆小行星將阿曼隕石炸到地表附近(距地表50公分之內)。
三十四萬年前,又有一顆小行星擊中月球,造成一個直徑幾公里的隕石坑。這一次,阿曼隕石給炸飛月球。科學家仔細研究最新的月面照片,發現拉藍德隕石坑北北東方七十公里處,有個直徑三公里的年輕隕石坑,認為阿曼隕石可能是從那裡飛出月球的。大約三十萬年前,它落入地球引力圈;九千七百年前,墜入地球大氣層,落到阿曼大公國境內。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04年9月,381期,76 ~ 78頁
隕石(25)
火星(26)
標本(12)
小行星(19)
科發月刊(5210)
推薦文章
113/09/27
從名字就能猜出「你幾歲」!AI 如何做文字探勘?
郭羽漫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6/28
做 3D 晶片就像蓋摩天大樓?如何在有限空間內讓 AI 晶片更強大?——專訪陽明交通大學光電工程系劉柏村教授
黃宜稜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6/28
照光就變身!臺灣團隊打造的雙模式電晶體,挑戰電腦效能瓶頸
林祉均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9/30
氣候變遷下的農業改革:韌性與淨零的未來進行式
陳儀珈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