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結核病防治與人權教育

102/10/15 瀏覽次數 9791

肺結核(俗稱肺癆)在全球有捲土重來之勢,在台灣,開放性肺結核是罹患病人數最多的法定傳染病,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傳染病統計資料查詢系統顯示,2012年確診肺結核病例共12,805人,死亡率每10萬人口2.8人,而截至2013年10月14日為止,今年新增確診的累積病例共有9,603人,目前確定的病例仍在持續增加中。另根據《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ekly Report 》該期刊在2013年3月所發表關於美國肺結核感染趨勢文章中提到,若以居住在美國的不同種族來看,亞洲人種的確定病例為最高(每10萬人口中有21.4人)。
 
大多數的受感染者沒有病症,稱為潛伏結核感染,但其中約5-10%的潛伏感染者會發展至活動性結核;若無適當治療,1個活動病例平均每年可使10~15人新受感染,病例本人的死亡率則超過50%。世界衛生組織在西元1993年宣布結核病是全球健康緊急事件,而「終止結核夥伴」(Stop TB Partnership)提出「全球結核病防治計劃」,其中一個目標是在西元2015年前把結核病死亡人數及流行程度減至西元1990年水平的一半。台灣身為世界的一員,也積極努力的進行結核病防治,為了達到國際上的標準,疾病管制署也提出了十年減半的計畫,為了達到此一目標,完治率就必須達到85%以上,新發現的結核病患痰抹片或培養陽性的病患必須達到70%,主要的策略為發現病患,治療病患。
 
雖結核病為可治癒之疾病,然全球每年仍約有200萬人死於結核病,肺結核是可以治癒的,但必須連續規則服藥六個月以上。九成以上的人感染了結核桿菌都不會生病,因為體內的免疫系統自動會把入侵的細菌消滅,但若身體狀況不佳或免疫力下降時,細菌便在體內生長繁殖,此時就要借重藥物來加以治療。由於服藥期間體內的細菌會慢慢減少,症狀逐漸消失,容易讓病人誤以為病已痊癒而自行停藥,這時殘存體內的細菌又會慢慢生長繁殖,並會對藥物產生抗藥性。
 
肺結核的防治光靠醫護人員是不夠的,除了家人設法幫助病人渡過這漫長的療程外,結核病人的隱私權應予以保障,讓病人安心服藥,免於畏懼他人異樣的眼光。因為污名化,標籤化的結果,會讓病人不敢就醫,反而耽誤病情,賠上性命,也會傳染給他人,尤其是傳染給最親近的人。國內最新討論病人安全議題上,已提及如何用心理健康量表運用於肺結核病人自殺防治的評估,病患應享有基本的人權,人權教育就是要把尊重與包容的理念,落實於生活中。我們對待結核病患應該尊重與關懷,這是結核病防治非常重要的一環,方能保障社會大眾身心健康。(本文由國科會補助「健康醫藥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執行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蔡夙穎|義守大學健康管理學系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