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週末Let's go!分享大師視野】器官列印的未來與挑戰

110/08/02 瀏覽次數 971

3D列印一詞自2012年《經濟學人》雜誌將其譽為第三次工業革命,不論是在工業製造、消費電子、航太鍛件、醫療產業都有莫大的影響。隨著3D列印技術發展日趨成熟,不僅僅只是製造這些塑料、金屬等材料,細胞列印也成為可能。科學家可以透過所謂生物列印技術–結合細胞、生醫材料和生物分子所組成的生物墨水,逐層建構出人體組織的三維結構。全世界有許多等待器官移植的病患,根據聯邦衛生福利部2021年截至2月14日,美國有近11萬人等待器官移植。器官的需求如此龐大,卻苦無良方解決,透過生物墨水的列印印製出類似於人體的器官組織,例如軟骨、皮膚及血管,未來更有望印製出肝臟、腎臟及心臟,這是醫學領域的最大夢想,然而在這發展過程中,還有許多挑戰跟困難等待著科學人員去解決克服。不僅是再生醫學,製藥業和美妝行業也紛紛開始應用生物列印來協助開發新產品,包括許多研究機構發展生物列印器官晶片,可以在外在環境下,建構包含多種活體細胞、功能組織介面、生物流體和機械力刺激等組織微環境,真實反映人體組織器官的結構功能特徵。傳統的藥物測試過程大約需要三到六年才能完成,而器官晶片使製藥公司能夠在早期階段和臨床前試驗就能以更安全和更低的成本測試新藥。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