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南極臭氧洞影響全球暖化?

102/11/04 瀏覽次數 12430
南極的臭氧層破了個洞,這大家都知道。全球氣候正在逐漸暖化,大家應該也都聽膩了。不過如果說臭氧層破洞會影響全球暖化呢?看似無關的兩者間究竟有什麼關聯?氣候變遷造成自然災害的規模跟頻率增加,這點大家漸漸具有共識。但災害的分布並不平均,工業發展程度低,溫室氣體排放量也低的非洲南部國家反而成為自然災害頻仍下最大的受害者⋯⋯
 
故事從天上的一個「大洞」開始
 
臭氧(Ozone)是由3個氧原子構成的分子,與我們呼吸所需的氧氣(兩個氧原子)不同。臭氧如果出現在地表,會被歸類為空氣污染物,對人體會造成頭痛、刺激呼吸道等負面影響。然而位於大氣平流層(stratosphere),離地約19至31公里高空的臭氧層,則是地表生物不可或缺的防護罩,能將大部分致命的太陽輻射吸收。
 
而在1980年代,科學家發現南極上空的臭氧層出現破洞,一年當中以南半球的春天,也就是9至11月時破洞最為嚴重,部分地區的臭氧濃度甚至減少70%。追根究柢,科學家發現臭氧洞是由當時廣泛使用於噴霧劑、冷媒中的氟氯碳化物(chlorofluorocarbons, CFCs)所導致,故在1987年的蒙特婁議定書中,全球全面禁止使用氟氯碳化物,臭氧洞才獲得控制。
 
2013年8月的臭氧洞影像,藍色與紫色代表臭氧濃度最低的地區。科學家預估到2032年,南極的臭氧濃度將回復至1980年的水準。(圖/Credit NASA Ozone Watch/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2013年8月的臭氧洞影像,藍色與紫色代表臭氧濃度最低的地區。科學家預估到2032年,南極的臭氧濃度將回復至1980年的水準。(圖/Credit NASA Ozone Watch/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
 
臭氧洞與全球暖化

臭氧洞的出現,代表有更多的太陽輻射能抵達地表,造成南極地區能量分布產生變化。藉由電腦模擬,科學家發現臭氧洞會影響南極上空的噴射氣流(jet stream),讓雲層形成的位置更往南極靠近。由於大氣中的雲層能反射太陽輻射,雲越往高緯度移動,所能反射的太陽輻射就越少;換句話說,地表接收的太陽輻射隨之增加,導致地表增溫。
 
不過,臭氧層破洞直接導致的地表增溫幅度,與溫室氣體完全無法相比,臭氧洞在全球暖化中所占的比重極小。但是臭氧洞還是會間接透過影響南半球的風場與高低壓,造成南半球氣溫的改變。
 
臭氧洞影響非洲南部增溫
 
在最近一份針對非洲南部氣溫變化的研究中,便指出臭氧洞與暖化之間的關聯。非洲南部的平均氣溫在過去20年內顯著上升,尤其每年初夏時節,氣溫升高的幅度最為明顯。原先科學家歸咎於溫室氣體,但是氣候模型卻指出溫室氣體的影響應該是全年一致,不會因為季節而有所變化,這表示非洲南部暖化的原兇另有其人。
 
於是科學家比對了非洲南部在臭氧洞出現前後的氣象觀測資料,發現臭氧洞會影響南半球風場,並增強位於非洲西南沿海的安哥拉低氣壓(Angola Low),導致赤道較為炎熱的空氣往南吹往非洲南部。
 
「臭氧洞在非洲南部的氣候增溫中扮演重要的腳色。」該研究計畫的主要作者德斯蒙德(Desmond Manatsa)說。根據氣象觀測資料,臭氧洞出現後非洲南部的平均氣溫上升了攝氏1度,而且初夏較大的增溫幅度也與當季臭氧層破洞較大的狀況符合。
 
臭氧洞在非洲南部的氣候增溫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圖/Ivars Krutainis,Unsplash)臭氧洞在非洲南部的氣候增溫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圖/Ivars Krutainis,Unsplash)
 
在2012年,歐洲的科學家已經證實臭氧洞正在縮小,但是隨著全球溫室氣體的排放,未來南半球的天空將上演一場拔河比賽,結果將決定噴射氣流與雲層會更靠近赤道還是極區。究竟會如何演變誰也說不準,科學家需要對臭氧洞與全球暖化間的交互作用有更為透徹的了解,才能更為精確地評估南半球,甚至是全球的暖化速率。
 
在台灣,儘管原因不同,災難承受者也多半是社經地位較低者,如提高弱勢族群的災難應受及調適能力,必然是將來防災應變的重點。(本文由國科會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重大天然災害之防救災科普知識教育推廣」執行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鄭國威|元智大學資訊社會研究所

資料來源
  • 國科會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重大天然災害之防救災科普知識教育推廣」執行團隊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