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運動員的技術與科學:運動員的守護天使

102/12/09 瀏覽次數 13779
常有人問:「什麼是運動傷害防護,到底在做什麼?」就讓我們從運動員的需求來了解。

競技運動員在運動場上發光發熱的背後,有誰陪伴、支持他們走過艱辛又漫長的訓練呢?除了一般大眾熟知的教練與家人外,其實還需要體能訓練、運動營養、運動心理、運動科學、運動醫療等許多專業人員的合作與監控。

而在運動醫療團隊中,誰又扮演運動員第一線的守護者呢?大家在觀賞美國職業棒球比賽時可以看到,如果有運動員受傷,場上就會立刻出現一位稱為「運動傷害防護員」的人(以下簡稱防護員)。

防護員的角色

防護員的主要工作就是「照護運動員的健康」和「運動傷害的預防與復健」,並且擔任運動團隊與醫療團隊溝通的橋梁。

多數人大概都有類似的經驗,當自己運動受傷就醫時,醫生會告訴我們需要注意的事項,如受傷的組織、是否要動手術、復健的建議等。然而,一般民眾常因無法完整了解醫生的專業術語,或對人體構造的知識不足,以致無法正確地依照醫生的囑咐做完整的復健,因而影響身體的恢復。

另外,多數醫生也會請病人多休息,不要有太多的活動。但同樣的狀況若發生在運動員身上,他們不能只是停止訓練與休息,在比賽時間與成績的壓力下,運動員的運動傷害復健必須採取較積極的動態休息原則,也就是在不影響受傷部位的癒合下,仍然保持其他部位的訓練。

除了動態休息外,因運動員必須在最短時間內恢復到受傷前的體能狀況與運動表現,所以在一旁協助傷後或術後復健的防護員,需要具備醫學、解剖學、運動生理學的知識與訓練,才能協助運動員成功恢復完整的運動表現。

運動傷害預防

大家都知道「預防勝於治療」,但在激烈的運動場上如何預防運動傷害呢?

各運動專項的需求與常見的運動傷害不盡相同,防護員除了需要了解自身服務的項目在訓練上的特性外,還需從運動生理學、運動力學、訓練法等分析可能威脅運動員身體健康的風險因子,進而改善以達到預防的功效,包含訓練前的健康檢查與疾病篩檢、提供個別化的運動護具與貼紮、運動環境安全性檢查、運動員體能訓練等。對傷害發生原因的病理學分析,也是預防傷害不可或缺的知識。

訓練前的健康檢查與疾病篩檢方面,一般人常認為如有氣喘病、心臟病或糖尿病等就不適合從事劇烈運動。其實在良好的監控下,患有這些疾病的人仍有機會在運動場上展現自己。遇到這種情形,訓練時防護員便需要特別留心這些選手,若發現運動員出現不適等徵兆時,就要立即停止訓練,必要時協助他們找專科醫師做進一步檢查。

在協助運動員選擇個別化的運動護具與貼紮方面,例如籃球選手有許多側移與旋轉的動作,膝關節及踝關節的運動傷害比率較高,防護員可以在訓練或比賽前為選手選擇適合的護具,也可以針對運動員的需求與舊傷的情形,實施個別化的運動貼紮,盡可能把受傷的風險減到最低。

運動環境安全性也是預防傷害的重要環節,因此防護員必須在訓練與賽前檢查環境有無威脅運動員健康的因子。例如,足球場的草地有無容易造成腳踝扭傷的坑洞、運動員身上的裝備如鞋子的大小彈性與球具等是否符合人體工學或已老舊需汰換、氣候溫溼度過高可能產生的熱疾病、水分的補充方式等,都是防護員需要為教練及選手安全把關的事項。

對運動員體能狀況如心肺功能、肌肉適能和柔軟度等,是否有能力應付訓練及比賽需求來說,防護員要具備分析運動專項需求的能力。例如,柔道運動是兩方對抗的運動項目,若某位選手的肌力與同量級對手的肌力有落差,較弱一方的受傷機會就可能提升。因此,防護員可與運動科學人員合作,為選手設計體能檢測方法,提早發現不足之處,一則可以提供給教練做為加強訓練的參考,二則可做為防護員針對個別選手設計補充訓練課表的依據。

傷害評估與現場急救

平時訓練或比賽時並不常有醫生待在現場,防護員必須擔任第一線接觸受傷選手的角色。當接觸到受傷的選手時,防護員必須有傷害評估如病史詢問、視診、觸診、關節活動度檢查、神經學檢查、循環系統檢查、功能性活動測試的基本能力。若需緊急處理或轉診,防護員也必須當機立斷,減少可能的疼痛、腫脹或出血,並防止二次傷害或惡化。

國立體育大學運動保健學系運動傷害防護組的學生,必須先取得緊急救護技術員證照,才能拿到畢業資格。因為在劇烈身體碰撞的運動中,肢體損傷或骨折,甚至心臟停止跳動都可能發生,因此對防護員在運動場上急救能力的嚴格要求是必要的條件。

復健與體能訓練

運動員受傷後不論是否經過手術,都需要復健與體能訓練協助他們恢復受傷前的運動能力。防護員最常被問到的問題之一便是:「你們跟物理治療師有什麼不一樣?」答案很簡單,就是這兩種專業人員的工作場域不同,在專業應用上也有相當程度的差異。

運動醫療團隊中的各個專業人員彼此分工合作,醫生診斷並提供後續治療的建議,物理治療師負責術後或復健運動與儀器治療,協助受傷運動員的身體狀況恢復到可以應付日常活動的強度和機能。

但不同的運動員因專項的特殊性,必須再經過針對個別需求設計的運動治療、運動處方、功能性訓練,甚至體能訓練,以協助他們重獲本體感覺、肌力、肌耐力、爆發力、心肺耐力、敏捷性、協調性等,並調整受傷後的心理狀況,才能重拾運動場上的能力,也才能安全地把運動員交回教練的手中接受常規訓練。防護員對人體的了解、專項需求及訓練的知識,是運動員復健計畫中不可或缺的。

健康管理與衛生教育

當防護員所照顧的運動員出現生理或心理的不正常徵兆時,需要為他們找尋合適的專業人員,如各專科醫師、心理諮商師、運動科學人員、體能訓練師、營養師等,協助後續的檢查、治療與諮詢。

防護員平時也要提供最新醫療資訊給運動員及教練,讓運動團隊的成員了解運動傷害防護處理與保健的觀念。也要推廣與宣導這些訊息給喜愛運動的一般民眾,落實「運動健康、健康運動」的概念。

行政事務與支援

防護員每日也要做詳細的傷害紀錄並向教練報告,以及負責運動傷害防護及訓練器材的預算管理與購買等行政工作。

在臺灣,防護員的工作場域尚未普及到每一個運動團隊與學校,大型運動賽會就需要防護員在現場提供參賽運動員必要的服務,包含提供預防性貼紮、協助緊急傷害的急救處理與轉診、做傷害評估與治療的建議、提供有關運動傷害預防和處理相關問題的諮詢與衛教。

為守護天使喝采

「運動傷害防護員授證辦法」於民國91年3月26日由行政院體育委員會發布,臺灣運動傷害防護學會接受這個委員會的委託,承辦運動傷害防護員檢定考試,至今已有一百餘人通過,分別在職業運動團隊、學校與運動健康產業服務。

目前在多數的大賽會或國際賽會中都可以看到防護員的身影,他們用專業知識與熱情,期盼所有臺灣的運動員及喜歡運動的民眾都可以健康快樂地享受運動的樂趣。

下一次當大家看到在運動場邊專注工作的防護員時,除了為奔馳在場上的運動員吶喊之外,不妨也給予這群默默耕耘的守護天使掌聲與肯定吧!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