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傷心的歌越聽越悲傷?

102/09/13 瀏覽次數 9612
傷心的人聽悲傷的慢歌會更傷心嗎?當你在結束繁忙的工作或是在功課告一段落,想要用音樂來放鬆一下時,你會選擇欣賞那一種音樂呢?是古典、搖滾、爵士、巴薩諾瓦(Bossa Nova),或者像民謠一類輕鬆的曲調呢?不過,有時選擇小調般安靜或悲傷的曲子,也是不錯的選擇。

當你在欣賞悲傷的音樂時,其實並不全是為了感受悲傷而選擇這樣的音樂,其實被歸類為悲傷的音樂,和聽了該音樂實際上會感到悲傷是兩回事。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的研究團隊,以科學實驗的方式進行了這個有趣的研究。

首先,研究人員從俄國作曲家葛令卡的小夜曲中擷取一些段落,這些段落通常會被認為是帶有悲傷情感的小調樂曲,把這些樂段編寫成30秒長的曲子。然後,將這段音樂播放給18歲到46歲的44位受試者聆聽,其中男性占19位,而女性則有25位。

並收集了像「悲傷」、「被憐惜」、「興奮」、或「被震懾」等62個形容詞,而這些形容詞所涵蓋的感情強度分佈則為0到4級,再請受試者判斷「這首曲子一般來說是屬於那一類的音樂呢?」、「這首曲子實際上會引發你什麼樣的感受?」等幾個問題,並針對這62個語句的回答當中,歸結出其中共通性較強的幾個要素。發現有「悲傷」、「激昂」、「羅曼蒂克」、「興奮」等4種因素被歸納出來。同時也發現到,人們在聽了悲傷的音樂之後,並不一定會產生「這首曲子令人感到悲傷」的實際體驗,反而對樂曲會有一股超越羅曼蒂克的情感。由此可知,悲傷的音樂本身,並不像一般所認為的那樣悲傷,實際上,聽眾是以自己對羅曼蒂克的體驗來認定是這是不是羅曼蒂克的音樂。因為聆聽者自己本身,以適當的悲傷為基礎,雖然是在欣賞悲傷的曲調,卻反而帶來了愉快的感覺。

以往認為悲傷音樂會讓人有不舒服、不愉快的印象,但在本次實驗的結果中,對人類感情組成的方式產生了一個新的觀點,並透過該研究提出一種可能,指出音樂能夠引發相異情感的理由,是因為人們很可能是經由「代理性感情」的存在,來觸動不同的情感。也就是說,當我們在聽音樂的時候,因為聽眾本身並不是處在直接受到危急的迫害狀態,而是處在安全的狀況之中,從悲傷的音樂中,代理性的體會悲傷,在放鬆的情況下,感受悲傷情感中的浪漫情懷,獲得正面情緒。(本文由國科會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執行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陳藹然|國立臺灣大學科學教育發展中心
資料來源
  • 理化學研究所 2013年5月24日訊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