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享譽世界的自然科學家–李時珍

93/01/14 瀏覽次數 13666
李時珍(西元一五一八~一五九三年)是我國明代一位傑出的科學家,他有許多著作,其中最為世人稱道,並對世界科學界造成重要影響的是《本草綱目》。這部書曾被譯成拉丁文、英文、日文、德文、法文、俄文和韓文等,在世界上擁有相當高的知名度;就連英國著名生物學家──演化論大師達爾文(Charles Darwin)也曾閱讀過,並認為它是一部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本草綱目》涵括了當代中國對生物學、化學、天文、地理、地質、以及醫藥學所了解的知識;李時珍以一己之力完成這部曠世巨著,堪稱當代最偉大的自然科學家。
 

 
習醫經過

李時珍,字東璧,晚年號瀕湖山人,湖廣蘄州人(今湖北省蘄春縣,蘄州鎮,瓦硝壩村)。明武宗正德十三年(西元一五一八年),出生在一個醫生世家。祖父是一位鈴醫(遊走江湖的民間醫生,即一般人所稱的江湖郎中)。父親叫李言聞(字子郁,號月池),也是一位醫生,曾做過專替皇室貴族看病的太醫院吏目(掌管太醫院醫事及醫生的官員);晚年辭官返鄉,一方面行醫,一方面著述,著有《四診發明》、《人參傳》、《痘診証治》、《艾葉傳》、和《醫學八脈考》等書,在家鄉頗負醫名。

據說李時珍出生那天,他的父親剛巧在蘄州鎮東南的西湖打魚。整天都沒有打到魚,最後撒了一網,收網時非常沉重,以為是條大魚。起網一看,不料卻是一塊石頭。由於家裡正值時珍出世,因此便將他取名為「石珍」,母親張氏則叫他「時珍」。李時珍的名字就是這樣來的。

明朝當時的制度規定,凡醫戶就必須有人承繼醫生這個職業。李言聞有位長子李果珍自幼習醫,繼承家業;因此雖然李時珍從小對醫學有濃厚的興趣,但他的父親卻希望他能進入仕途。李時珍六歲便進入學堂,十四歲考取秀才,其後在十七歲及二十歲時,二次參加鄉試(考舉人)卻都不幸名落孫山。在他二十歲那年,患了骨蒸病(即肺結核),幸而經過父親悉心醫治而痊癒。嘉靖十九年二十三歲時,第三次應考,可惜仍然落第。從此之後,他便放棄仕途,專心習醫。起初隨父親學習,之後又追隨當地的一位名醫顧問(字子承,嘉靖二十七年進士,也是著名的理學家)潛心學習,醫術大進。

行醫與著手準備著述

嘉靖二十四年,他二十八歲那年,蘄州發生水災,隨後又鬧瘟疫。李言聞父子發揮人溺己溺的精神,到處免費義診,施放藥物,拯救了不少人命。此時李時珍的醫術已大有長進,並漸有醫名。他除了行醫濟世之外,也用心研讀歷代醫書。隔年,他重讀《新修本草》一書,發現書中有許多錯誤的地方,於是下定決心要重修「本草」,並著手蒐集資料,進行準備工作。從嘉靖三十年(西元一五五一年)起,開始著手編纂他心目中的本草書籍–《本草綱目》。


嘉靖三十四年,他因醫名遠播,而被傳召替封藩於湖廣的富順王朱厚焜的兒子治病,後又為封在江西武昌的楚王王妃胡氏治病,更因為楚王的世子突然昏厥,被李時珍急救脫險,而受到楚王的賞識被聘為楚王府奉祠(掌宗廟祭祀,正八品官員),並掌管良醫所的事務。隔年,楚王又將他推薦給朝廷,任太醫總院判(太醫院的副主管,正六品),故有機會接觸許多珍稀藥材,與歷朝所保留下來的古典醫籍,所以他的醫藥學問得以大為精進。可是當時明世宗篤信神仙之術,而奸相嚴嵩當道,太醫院官員為了迎合上意更推波助瀾。李時珍對此風氣非常失望,只得獨自潛心研究宮廷裡的醫學著作,並勤做筆記,一年後託病辭官回到故里。

專心著述

李時珍在返鄉途中,特意探訪民情,並趁機搜尋民間的醫藥知識和醫方。回到故里之後,他勤於採藥與研究,對於醫書中所記載的本草,仔細核對驗證,如是二十多年。這期間,他有一位弟子龐憲追隨門下;且其次子李建元也隨他潛心學醫。嘉靖四十年,李時珍在故鄉西湖北岸,蓋了一座花園宅第居住,自稱「瀕湖山人」,一方面行醫,一方面考校群書,彙編整理,專心著述。

嘉靖四十三年(西元一五六四年)四十七歲時,他完成了一本《瀕湖月永學》的著作。這部書是根據其父的《四診發明》,上溯王叔和(晉初名醫)所著的《脈經》,並旁採諸家學說,結合自身行醫經驗與心得而完成的。他將人體的脈象分成27種(浮、沉、遲、數、滑、濇、虛、實、長、短、洪、微、緊、緩、弦、芤、革、牢、濡、弱、散、細、伏、動、促、結、代),並有詳細說明,至今這本書仍是中醫學的重要經典著作之一。

在脈學方面,他還著有《奇經八脈考》一書,完成於明穆宗隆慶六年(西元一五七二年)。專論不與臟腑相連的經脈,有別於一般脈學中的十二正經脈。這本書也成為現今中醫學的經典著作之一。除了前述的兩部書,以及下節專門論述的《本草綱目》之外,他還著有《食物本草》二十二卷、《集簡方》、《白花蛇傳》、《五臟圖論》、《命門考》、《命門三焦客難》、《瀕湖醫案》等書,真可謂是一位學識淵博又多產的作家。

《本草綱目》的撰述與出版

李時珍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巨著,非《本草綱目》莫屬。這部書是從他三十四歲起,便開始著手進行的一項巨大工作。除了博覽群籍(他前後參考了八百多種文獻書籍)去偽存真,總結前人經驗成就之外,還親自探訪民間,向農人、野老、樵夫、獵人、漁民等民間群眾請教,例如「旋花有益氣續筋之功」是向一位馬夫請教得來的。

此外他也經常到深山曠野考察和收集各種植物、動物、礦物標本。對於某些有疑問的藥草,還親自栽培、試服,以取得第一手的知識。例如南北朝本草大師陶弘景曾說「穿山甲能水陸兩棲,白天到岸上把鱗張開引螞蟻爬入,然後閉上鱗跳入水中,使螞蟻浮於水面,然後吞食」。李時珍為了證實這句話,便親自入山躲在穿山甲出沒的地方,進行其生態習性的調查。他還親自解剖穿山甲,發現胃裡有一升多的螞蟻,證明它確是食蟻動物,但食蟻的方式則與陶弘景所說的不同,是扒開蟻穴用舌頭舐食蟻類的,糾正了前人的錯誤。

他不信「煉石服丹」之說,並對世人濫用丹藥引以為憂。他曾親自到礦場考察,並發現很多人因鉛中毒發黃而死的病例。他認識到鉛與水銀都有毒,不可服用;其他不少民間的迷信,如久服黃金、靈芝可以成仙,久服白石英、雄黃、黃連、芸花等可以長生,經他一一證實都是荒謬妄誕的說法,而逐漸破除了。

他自行訂出一套獨特而先進的分類方法,來撰寫《本草綱目》;中間一再加以修正,去蕪存菁,經過三次大的修改,二十七年漫長艱辛的努力,至明神宗萬曆六年(西元一五七八年)六十一歲時,終於編著完成《本草綱目》這部巨著。而他也從一位神采飛揚的青年,成為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了。

李時珍雖然完成了兩百萬字的《本草綱目》,但他卻沒有財力將之出版。為了出版這部書,他東西奔波,往來於蘄州、黃州、和武昌之間,尋求出版商。萬曆七年和八年,他二度到南方的文物出版中心金陵(今南京市),並拜訪當時文壇名人王世貞。王世貞很感動,答應為他寫序,但亦無力出版。李時珍為了這部書真可說是心神交瘁。萬曆十七年,七十二歲的李時珍三度赴金陵與王世貞晤談,此時金陵的一位出版商胡承龍終於答應斥資出版這部書,李時珍一生的心血,總算有了著落。

可是時不我予,他終究未能親眼見到這部書的出版,而於萬曆二十一年病逝家中,享年七十六歲。臨終前,他還希望能藉助朝廷的力量出版此書,因此特別囑咐次子李建元將《本草綱目》的原稿進奉於皇上。萬曆二十四年,明神宗詔令全國獻書,李建元尊父遺囑,將《本草綱目》原稿進獻給明神宗。可惜明神宗並不明白此書的重要性,他對此書只批示「書留覽,禮部知道」七個字;這本曠世巨著就這樣被放在文淵閣裡。次年,文淵閣失火;而這本花費二十餘年心血所寫的原稿,就這樣毀於祝融。

李時珍過世三年後,《本草綱目》終於由私人刻書家刊刻出版,且一出版便立刻傳遍天下。由於太受歡迎,萬曆三十一年(西元一六○三年),在江西又重刻出版,世稱江西版,也就是流傳至今的版本。

博大精深的《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全書共五十二卷,記載藥物一千八百九十二種,新增藥物三百七十四種。按「水、火、土、金、石、草、榖菜、果、木、服器、蟲、鱗、介、禽、獸、及人」的次序分為十六部、六十類,並列舉一百多種疾病常用的藥物。他引據歷代有關的參考書籍三百六十五家,經史百家書目計有五百九十一家,藥方一萬一千又九十二條,其中李時珍自身收錄的就有八千一百六十條;書中並附圖一千一百六十幅。其資料之豐富與內容涵括的廣度,前所未有,總結了我國十六世紀以前歷代醫藥的大成。不僅是我國醫藥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也寫下了人類自然科學史上燦爛的一章。

書中對中國傳統的藥物分類方法,做了澈底的改變。李時珍放棄了前人對本草不甚科學的依藥性來分類的三品法(即將所有藥物區分為上品、中品、下品)。他改依藥物的自然形態來分類,即按物質演化的程序,從無機界(水、火、金、石)到有機界(植物、動物),又按植物到動物、低等動物到高等動物、動物到人的順序來將藥物排列,這個原則基本上符合近代演化論的觀點。這是我國本草藥物科學化分類的首創,不但奠立了我國以後對本草的分類方式,也影響了鄰近國家(如日本)的紛紛仿效。這部書除了醫學的論述之外,也對植物學,動物學、解剖學、生理學、礦物學、物理學、化學、農學、天文、氣象諸多方面,有著廣泛的論述,堪稱是一部自然科學的百科全書。

《本草綱目》的綱目是以一十六部為綱,六十類為目;次以類為綱,以藥為目;再以藥為綱,以分析為目。分析的方法有八項:(1)「釋名」是解釋藥物命名的由來及可能用的各種名稱;(2)「修治」是說明採集的季節與炮製的方法;(3)「氣味」是指藥物的寒、熱、溫、涼四氣,以及辛、酸、甘、苦、鹹五味性質的區別;(4)「主治」則說明藥物的功效,內服或外用;(5)「集解」是列舉生產的地域,藥物的形狀,以及類似藥物在形態上的區別;(6)「發明」則指主治功效的闡釋,使讀者對藥物功效有透徹的了解;(7)「辨証」則糾正前人的謬誤;(8)「附方」是結合藥物的主治範圍及當時可能收集到的方劑。這種分類與寫作方式,不但提綱挈領,將一個藥物解釋得明明白白,同時互相貫穿,讓讀者可以隨時查閱引述相關的病症與治療藥物。

《本草綱目》成書後,立刻受到各界的重視,紛紛翻刻,目前共有六十多種版本。時至二十一世紀,本書甚至被編成網路電子版,方便讀者利用電腦網路直接查詢資料,可見其對我國醫藥界影響深遠。此書也流傳海外被譯成多國文字。最早在明神宗萬曆三十五年(西元一六○七年)即東傳日本,之後傳入朝鮮、越南,更遠至歐洲,先後譯成日、韓、法、德、英、俄、拉丁等多種文字,流傳世界各地。達爾文稱此書是「中國古代百科全書」,分類學之父瑞典人林奈(Carrolus Linnaeus)據說也受到此書的影響,之後創立了生物分類體系及二名法。《本草綱目》不僅是我國醫藥學上的經典巨著,更是世界人類文明的瑰寶。

綜觀李時珍的一生,他淡泊名利,衣不暇暖,全心全意投身於醫學研究,臨終猶念念不忘希望能將一生的心血結晶早日出版,造福人群。他這種對研究學問的執著,濟世救人的胸懷以及淡泊功名的人生觀,是所有人類的楷模,也是我中華民族的光榮。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