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11/25
用綠豆殼突破貓的絕症——貓傳染性腹膜炎的新可能
李元傑|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小學課本把眼睛的構造比擬為照相機,晶狀體相當於鏡頭,因此我們很容易理解晶狀體混濁會影響視力。白內障就是晶狀體混濁,人到中年,罹患白內障的風險便大為提高,在美國,年過40的人每6人便有1人。我國衛福部的統計資料顯示,國內白內障患者從2005年到2015年的10年間激增了46%。
先天性白內障的新生兒更慘—他們的視覺可能無法正常發育,因為視覺系統必須透過學習才能發育完善。現在先天性白內障的標準療法是動手術取出混濁的晶狀體,植入人工晶狀體,手術越早越好。
最近中國與美國的研究人員合作開發出針對先天性白內障的幹細胞療法,去年發表了動物實驗與人體實驗的結果。今年6月13日,國際幹細胞研究學會(ISSCR)的年會在美國波士頓舉行,他們在會中報告了12名新生兒接受幹細胞療法之後的追蹤觀察,是去年已發表的案例。
整個研究的主持人是張康,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校區的教授,也是廣州中山大學的教授,他招募了中國人做臨床實驗。他的團隊以微創手術取出新生兒混濁的晶狀體,可是保留幹細胞,使它們再生晶狀體,費時6~8個月。張康認為臨床實驗的結果是成功的,不過會場裡有些知名的美國專家批評這個療法,認為不知是什麼名堂。他們最大的疑慮是,既然原先生產的晶狀體是混濁的,如何讓幹細胞再生正常的晶狀體?
從追求實利的角度來看,把這個療法推廣到因老化而發生白內障的病人身上,更為重要。以張康團隊公布的資訊判斷,這個療法即使安全、有效,也無法與標準療法競爭,因為使幹細胞再生晶狀體需時半年以上,沒有人願意等那麼長的時間。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