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文章
最新文章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佩魯賈謀殺案
102/11/18
瀏覽次數
9304
王道還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2007年11月1日夜裡,英國留學生梅茲(“Mez”, Meredith Kercher)在義大利中部藝術重鎮佩魯賈(Perugia)遭人謀殺。
梅茲是從英國里茲大學來的交換學生,還不滿22歲,她與另外3名女生住在一棟房子的二樓。11月2日早上,警察發現梅茲死在自己房裡,衣衫不整,蓋著羽絨被;身上有刀傷、瘀傷等創傷共43處;脖子上有勒痕、刀痕,鑑識專家判定梅茲是窒息而死。此外,梅茲生前遭過性侵。
警方逮捕了4人,檢察官最後起訴3人:與死者同住的美國交換學生阿曼達(Amanda Knox)、阿曼達的義大利男友,以及一位似乎是梅茲男友的人,他來自西非象牙海岸,但是有義大利國籍。因此這個謀殺案受到義大利、英國及美國媒體的密切注意。
3位嫌犯分別由兩個法庭審判,因為梅茲男友選擇認罪,期盼減刑與速審速結。2008年10月底,他被判刑30年,決定上訴。美國人阿曼達和她義大利男友的法庭,在2009年1月開始審理,12月4日判決他們有罪,刑期分別是26年與25年。(按,12月23日,梅茲男友上訴結果出爐,刑期改為16年。)
英美媒體報導這個案子的重點之一是,指責義大利警方辦案草率,包括不尊重人權、鑑識技術不精,特別是DNA鑑識。阿曼達的辯護律師還公布一封有9位美國DNA鑑識專家簽名的信,指出警方依賴的證據都不可靠。
原來警方的關鍵證據有二:一、警察找到一把刀,刀身驗出梅茲的DNA,刀柄驗出阿曼達的DNA。但是,再驗時刀身無法驗出血跡,而刀柄DNA的特徵模式(profile)並不能確定必然是阿曼達的。二、梅茲胸罩扣子上驗出阿曼達男友的DNA。同樣地,這也遭到美國專家質疑,因為那些DNA似乎來自1個人以上,而且不能排除他可能是在其他情況下遺留DNA,而不是在犯罪現場。阿曼達和她男友的律師都表示要上訴。
也許是打鐵趁熱吧,英國與美國的一群律師與DNA鑑識專家簽署了一封公開信,在12月18日出版的《科學》(
Science
, 326:1631–1632)上刊出,呼籲開放美國的DNA檢索系統(NDIS)供學術研究,以建立DNA比對的誤差值。判斷兩個DNA標本是否來自同一個人,據以估計誤差值的標準必須來自實際的觀察值。實際觀察值的數量越多,據以估計的基礎越穩固。但是,由於保障個人隱私的理由,許多人權團體都反對政府或任何機構以任何理由蒐集人民的DNA。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個人DNA資料庫,是美國的NDIS,其中有700萬筆以上的資料。這個資料庫依據美國國會1994年通過的法律建立,由FBI控制。但是FBI從未公布任何研究報告,也不開放學界使用,因此學界至今無法建立令人信服的DNA鑑識誤差值。
DNA鑑識在刑案及其他重大案件上,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因此DNA科學的研究者,以及前線的鑑識專家,更有必要弄清楚這種技術的可能誤差程度,這是職業道德、社會責任。另一方面,正由於DNA鑑識結果越來越受各方信任,為了保障人權,更應該提升DNA技術的精確度。
要求大型DNA資料庫向學術界開放,有兩個好處。第一、協助鑑識科學成為精確科學,使鑑識科學的精確度成為可供客觀檢驗的議題,而不是製造爭辯、紛歧的焦點。第二、在開放過程中,可能揭露DNA資料庫內部的問題。因為資料蒐集、數位化、建檔的過程極為複雜,容易出錯,讓學術界積極利用,更容易發掘潛藏的錯誤。
總之,提高DNA鑑識技術的精密度是重要的人權議題。解決不同人權議題之間的衝突,有待大家參與討論、建立共識。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10年2月,446期,80 ~ 83頁
鑑識(7)
人權議題(3)
科發月刊(5210)
推薦文章
113/09/30
氣候變遷下的農業改革:韌性與淨零的未來進行式
陳儀珈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7/29
輸血回春是真的? 啟動幹細胞的關鍵蛋白質 GDF11
陳彥諺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7/31
心血管疾病的救星,人工(生物)血管是什麼?
陳彥諺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7/31
從廢輪胎到你的新鞋,橡膠如何在技術、商業與環保間平衡,賣出新高度?
郭羽漫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