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數位攝影文化(四):相機輕量化與專用化

103/11/19 瀏覽次數 5345
這幾年知名單眼相機不斷地改良,原本將近1公斤重,現在剩下不到400公克,變得更薄、更輕巧。不管是在專業上,還是生活上,相機輕量化儼然已是近年來的趨勢。
 
早期的攝影記者負責笨重的ENG  (Electronic news gathering)攝影機,助理背著更重的攜帶型錄影機(Portable VCR),文字記者幫拿大腳架,採訪一則影音新聞可不簡單。現在,攝影機的體積和重量大概只剩以往的三分之一不到,功能及品質也比以前來得高階許多。當然還是有若干比較高階的專用攝影機,因為畫素提高的關係,仍然保持原來的體積。
 
近年來,類單眼、輕單眼也逐漸取代了傻瓜相機,成為攝影工具的新寵兒。它們有著類似單眼相機的操控性能,拍攝者能調整相機的細部設定,例如:光圈、快門。類單眼通常不能替換鏡頭,但價格較親民;輕單眼可以交換鏡頭、取景透過鏡頭,但沒有反光鏡。
 
世新大學廣電系助理教授何懷嵩認為,單眼的市場並不會被類單眼及輕單眼取代。因為近年單眼的規格越來越高,它所呈現的效果也會遠比於類單、輕單來得好,因此使用者也會區分開來。
 
在相機專用化方面,有能夠藏在花草中的小型專用鏡頭,人們得以捕捉在花叢裡飛舞的蜂、鳥。還有輕量與專用化攝影的代表──運動型攝影機GoPro,體積小重量輕,卻也不輸專業攝影機的效果,擁有4K的高解析度及廣角鏡頭,而且價格親民,幾乎是一般攝影機的一半。

這麼小的運動攝影機,卻能有不亞於專業的功能,便於攜帶又能拍攝高速的極限運動,讓人們看到各種運動的過程,著實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技術進步。
 
專用化的攝影機能讓人們拍出原來拍不到的效果,拍攝到普通攝影機無法達成的場域,也讓現今的影片越能讓人驚艷。
 
何懷嵩說,相機專用化是一個廣義的名詞。這些攝影機依照功能的不同,擁有不同的使用族群。例如:3D攝影機,它擁有雙鏡頭及雙感光元件,以左右視差的兩個畫面合成出來產生3D的效果。隨著科技的進步,甚至還發展出了光場(Light Field)攝影機,先拍攝、再調焦,這是一件非常匪夷所思的事,以前根本無法達成。
 
在專業攝影機方面,何懷嵩表示,還有一件十分重要的特色,光場攝影機可以擁有raw檔格式,也就是相機影像感應器獲取的未經過任何處理影像資料,有利於後製精確的調校。(本文由科技部補助「新媒體科普實作計畫─以農學、環保、應用科學、數位學習和藝術領域為例」執行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蔡美瑛|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
採訪對象:何懷嵩 | 世新大學廣電系助理教授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