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唯有不設限,才能成就自我—華國媛推動融入文化的原住民科學教育,點亮學習新機

111/02/26 瀏覽次數 3884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分子科學與工程系暨有機高分子研究所 華國媛副教授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分子科學與工程系暨有機高分子研究所
華國媛副教授推動融入文化的原住民科學教育,點亮學習新機

 

「不要給自己設限,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提及個人的人生哲學,北科大分子科學與工程系副教授華國媛這麼說。從大學雙主修微生物與遺傳學,取得博士學位、創業、回台進入學界任教,到現在推動原住民科學教育,華國媛一直秉持不設限的精神,不斷追求工作上的創新突破,從而畫出一幅與眾不同的人生風景。

將研究結合實務  推動產業升級

如同大多數研究者一樣,華國媛從年輕時就喜歡追求新的知識,大學時選定「模擬計算蛋白質和DNA結合時的模型」為實驗主題,當時很多人看到這個題目都覺得頗具挑戰,華國媛卻因為可以從中學習新知而感到滿足,「從研究中可以觀察到不同分子間的交互作用,就好像獲得新的知識一樣,」華國媛笑著分享求學時的心情。
 
這股對新知識的渴求,讓華國媛在大學畢業後選擇繼續進修,直到取得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生物化學、細胞、及分子生物學博士,才出來創業。與一般學者在博士畢業後就專注學術研究的做法不同,華國媛希望透過創業,將歐洲和美國比較先進的技術引到臺灣,盼能推動臺灣產學研成長。
 
之後,為了培育下一代的人才,華國媛決定進入北科大任職,並運用在業界的經驗,指導學生將基礎理論與實務需求結合,發展出業界需要的技術或專利。舉例來說,華國媛曾經帶著學生鑽研石墨烯的應用,並研發出許多新的材料,可以應用在智慧紡織、生物感測等領域,幫助臺灣實現產學共同升級、提升整體競爭力的目標。
 

深入全台原民部落,推動文化融入式的科學教育

除了在北科大作育英才外,華國媛因同時具有排灣族/泰雅族的血統,也特別注意鼓勵原住民學生參與科學領域研究。因為自己求學過程中也曾看到性別、族群刻板印象為學子帶來的挑戰,華國媛於是藉由參與政府原住民醫療及健康科學教育研究的機會,把所學回饋到部落。
 
華國媛指出,原民孩子在聊到未來職涯規劃時,大多數人會回答運動員、歌唱表演等,鮮少出現科學家這樣的答案,關鍵在於他們對科學缺乏足夠的瞭解。因此,在政府計劃支持下,華國媛以「防治肺結核計畫」為主題,製作動畫影片《勇士大戰吐伯王》,以原住民族的神話故事為基礎,在神話故事中融合健康醫療知識,並搭配母語發音,引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以及文化認同。(參考影音:勇士大戰吐伯大王 排灣族語版)
 
「如果是單純的科學影片,孩子們可能會覺得無聊不想看,但透過結合神話故事的方式,孩子就不會覺得這是科學影片,在無形中學習科學知識,」華國媛說明,而且從觀看影片後所做的調查來看,原民孩子不只吸收到正確的科學知識,未來學習科學的意願也大大增加,「這代表科學、人文與原住民的傳統,其實是可以相互融合,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華國媛說。

鼓勵女性參與STEM 領域發展

做生物實驗通常需要花許多時間,常常一做就是7-8 小時。在實驗操作之外,也需要實驗操作者兼顧法規、倫理等人文素養思維,的確需要多方面的面面俱到。華國媛建議由資深科學家帶著年輕研究者做研究與職涯規劃,就可以開始協助提升女性科學家參與的比例的質與量。透過跨團隊的交流,也可以讓不同面向的專業意見與需求可以被看見。

華國媛也分享,在美國做研究時,學校也會針對女性科學家設立支持團體,討論學校要不要設哺乳室、如果孩子來時該如何安排才能兼顧工作、實驗做到很晚時,該如何確保人身安全等。這些議題可以讓女性安心且專注地在工作上,同時也可以照顧到不一樣的細緻需求。

臺灣目前已經有女科技人學會,帶動對於女性科學家的協助,就是一個起點。華國媛認為,未來如果可以針對學門再做細分,也可以讓整體的環境再度提升。對於其他有志於或正從事科學研究的女性同伴們,華國媛再次強調不要設限、勇於嘗試的重要性,唯有如此才能突破自我,待做出一番成績後,再積極思考如何運用研究成果幫助社會或經濟,成為對臺灣、對社會、對產業有貢獻的科學家。
 

資料來源

華國媛採訪口述整理

創用 CC 授權條款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本著作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授權條款 授權.

本授權條款允許使用者重製、散布、傳輸著作,但不得為商業目的之使用,亦不得修改該著作。 使用時必須按照著作人指定的方式表彰其姓名。
閱讀授權標章授權條款法律文字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