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文章
最新文章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小黑蚊的生態習性與防治
101/12/06
瀏覽次數
6818
杜武俊
|
中興大學昆蟲系教授
中部地區有著得天獨厚的好天氣,相當適合戶外活動進行。但各個郊野山林甚至於都會區的公園,處處難免小黑蚊的危害。每到夏天,這些小黑蚊就成了中南部民眾揮之不去的惡夢。而牠雖然被稱為小黑蚊,但牠其實並不是蚊蟲,而是另一種會吸血的昆蟲,臺灣蛺蠓。
臺灣鋏(蛺)蠓的體長只有1.4毫米,得用電子顯微鏡才能把牠看個仔細。除了觸角和口器呈深褐色之外,頭部、胸部、腹部都是黑壓壓的的。雌蟲的體型較大,也是突襲人類的元兇。吸飽了血的雌蟲,二到三天之後就可以產卵,繁殖力超強。想知道科學家怎樣探索小黑蚊的生態習性,進而提出可能的防治之道嗎?本次講座邀請中興大學昆蟲系教授杜武俊教授主講,歡迎來與小黑蚊研究者杜武俊教授面對面,一起探索小黑蚊防治的話題。
蚊蟲(21)
鋏蠓(3)
小黑蚊(6)
顯微鏡(26)
推薦文章
113/08/28
幹細胞能拯救受傷的眼角膜,未來有機會治療「乾眼症」嗎?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1/25
用綠豆殼突破貓的絕症——貓傳染性腹膜炎的新可能
李元傑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1/29
重建部落認同,從原住民視角探索地理與環境教育的未來
歐柏昇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1/02
神奇美麗與庸俗醜陋之隔:也談幹細胞研究的相關問題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