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人工智慧如何用來下圍棋(四):人工智慧的危機

107/10/10 瀏覽次數 2219

人工智慧示意圖。(圖/wikimedia commons)人工智慧示意圖。(圖/wikimedia commons)

 

2016年Alpha Go的誕生,宣告了人工智慧新時代的來臨。儘管精采的內容深受大家喜愛,但也不免讓人聯想到過去人工智慧相關的賣座電影:從史蒂芬·史匹柏導演的《AI 人工智慧》中可愛的男孩、《機械公敵》中想控制人類統治世界的機器人、《機械姬》中能騙過人類情感的人造意識等等,誰也不希望電影情節在真實世界中上演。

 

電影《AI 人工智慧》與《機械公敵》劇照。 (圖/IMDb)電影《AI 人工智慧》與《機械公敵》劇照。 (圖/IMDb)

 

微軟聊天機器人Tay

 

人工智慧是根據人類所提供的資訊來進行學習,並透過特殊數學運算反覆得自動修正判斷結果,發展一種類似模仿的能力。擁有這樣的特性,相信大家最直接的聯想就是一個能模仿人類思考並能夠加以對談的聊天機器人;而所有知名軟體公司也是這麼想,接二連三的推出自家的聊天機器人,然而在人工智慧剛開始發展的初期,這些聊天機器人出包連連,當中最知名的事件無非是微軟的聊天機器人Tay,在推出後立即變成一個種族、性別歧視,又憤世嫉俗的機器人,迫使微軟在不到一日的時間將Tay黯然下架。

 

微軟Tay Tweets網站。(圖/ttps://www.facebook.com/tay.tweets.9)微軟Tay Tweets網站。(圖/ttps://www.facebook.com/tay.tweets.9)

 

這樣尷尬的結局,引人發笑的同時,也挑起了社會對人工智慧的恐懼。因此,大家開始思考造成這樣意外的問題出自何處?真的是“人工智慧”這項科技本身的問題嗎?微軟指出,Tay被設計成模仿一個十九歲美國女性的說話方式,再藉由和推特(Twitter)上用戶的互動繼續學習。顯然有不少言論偏激者企圖教壞Tay,因而造成這樣荒腔走板的表現。事實上,這樣的結果也曝露出人性與網路的黑暗面,也突顯使用者要如何設計、訓練人工智慧,以免這項強大的新科技最終反過來成為不利於他人工具。

 

十八世紀後開始的一系列的工業革命,點燃人類科技爆炸性的成長;在這幾場革命當中,新興技術和各領域創新成果,與其傳播的速度和廣度一次勝過一次。就像青春期伴隨而來的青春痘,高速的科技發展必然帶來傳統勞工失業,而被取代的產業被迫轉型等社會問題。人工智慧已無疑是未來趨勢,若要不被世界淘汰,必然不能逃避這項強大的新科技;保持正向積極的心態在這場革命中生存與發展,成為台灣政府部門與社會大眾要共同努力的議題。

 

副總編輯:國立中山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陳坤志教授

總編輯:國立中山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黃英哲教授

資料來源
  • 科技部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執行團隊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