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人什麼時候成為萬物之靈的?

104/12/24 瀏覽次數 1848

腦子明顯增大,是人類演化史最近300萬年最顯著的特色。320萬年前,生活在東非依索匹亞的「露西」(阿法南猿人),腦容量與今日的黑猩猩一樣大。北京人的腦容量超過黑猩猩的兩倍。50萬年前,人屬物種的腦容量已進入現代人範圍。但是腦子與行為的關係一直不明。

以我們智人(Homo sapiens)來說,直接祖先至少15萬年前即在東非出現,但是專家在考古遺址觀察到的行為模式,直到4 ~ 3萬年前才發生明顯的變化,視為「人類自然史的大躍進」。在《第三種黑猩猩》中,戴蒙(Jared Diamond)甚至認為:直到4萬年前,人不過是一種大型哺乳類罷了。言下之意,人到4萬年前成為萬物之靈。

如果籠統地將人說成萬物之靈,是否掩蓋了一個重要問題:人類社群之間的不平等。這一面相,最尖銳也最誤導的表達方式即是「文明 vs. 野蠻」。萬物之靈的人類內部居然有那麼巨大的不平等,是怎麼回事?

講演綱要(撰文|高英哲)

人是在什麼時候成為萬物之靈的?這個問題要從華萊士(Alfred Russel Wallace)說起,這位科學成就可與達爾文並駕齊驅,其通信還促使達爾文撰寫《物種源始》的英國自然學者,在 1869 年卻產生一個跟達爾文針鋒相對的歧見:他雖然相信天擇論,但他認為人腦這個東西太過美妙,不可能是天擇的產物,背後一定有更高層次的智慧加以指引。

華萊士當然不是無的放矢,他有在南美與東南亞雨林跟原住民共同生活超過十年,十分紮實的人類學背景,來佐證他的論點。他說這些原住民的腦袋只需要比猩猩高明一點,就足以生存下去;然而他們腦袋的功能,與文明族群的平均值卻差不到哪裡去。人類是唯一分佈到地球上各個角落的物種,卻只有少數社會創造了文明。文明在英文裡用的是 civilization 這個單字,中國的古人講得比較深入:「經緯天地曰文,照臨四方曰明。」然而只有非常少數的社會創造了文明的事實,卻造成了人類之間根本性的不平等。

一個人類社會是否會創造出文明,關鍵在於它是否有使用文字。絕大多數的人類社會並不使用文字,直到 20 世紀之前,讀寫一直都不是人類必備的技能。人類會說話是一種天性,不用刻意去學習,只要把人類小孩放在一個人們在說話的環境,他自然就學會說話。學習文字完全是另一回事,閱讀文字是一種極為困難的認知技巧,必須要經過艱苦卓絕的學習才能練就,這就是為什麼文字在人類歷史中不但出現甚晚,而且只有少數社會得以發展出來的原因。

文字對於人類反思能力的重要性,奧地利哲學家波普爾(Karl Popper)說得最好。他認為,人們若要能夠客觀批判自己的想法,必須先將自己的想法客體化,而文字就是將想法客體化的最佳工具。有了文字之後,人類才能進行具有一貫性、系統性、以及維持性的複雜思考,而最後一個特性是最重要的,這樣才能確保人類的文明有進無退,使人類成為萬物之靈。

愛因斯坦曾說,宇宙最大的奧祕,就是人類居然可以瞭解宇宙的奧祕。這是西方對於人類成為萬物之靈的典型看法,而中國人的看法則顯得平淡許多,從唐代張彥遠對於倉頡作書,天雨粟鬼夜哭故事的評論,便可窺見其精要:「造化不能藏其密,故天雨粟;靈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文字是人類開啟宇宙奧祕的鑰匙,也是人類能夠成為萬物之靈的關鍵。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