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職場女性的夢靨–職場性騷擾

105/09/21 瀏覽次數 4534
近年來隨著教育程度提高及服務業蓬勃發展,女性勞動力已經是台灣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穩定基礎。女性的角色從過去單純的消費者,轉變至複雜度更高的生產者。政府為維護職場上性別工作的平等,積極推動性別工作平等法及相關措施,希望藉此提供職場女性享有更友善的工作環境。然而,性別歧視依然存在,特別是易讓女性產生驚嚇及恐慌的職場性騷擾問題。
 
根據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 ILO)的報告指出,婦女從事醫療保健業、保險業、服務業等,發生性騷擾等情況相當嚴重。主要由於從事上述行業經常面對輪班、夜間工作或獨自工作等,所以性騷擾風險提高。另外,多數為年輕、低收入或低社經地位之女性勞動者,其因工作的控制權較低,易遭受到職場性騷擾。不少人對職場性騷擾存有迷思,以為很少見,但實際則不然。根據ILO的報告中列出不同國家的調查數據,在義大利55.4%的女性(14-59歲)有被性騷擾的經驗,騷擾者多數為同事或上司。歐盟的調查中,40-50%的婦女指出在工作職場中,曾經歷某種形式的性騷擾。在中國北京的調查中:性騷擾影響40%的職場女性,而被騷擾者中僅只有45.6%會明確警告騷擾者。
 
國內學者整理我國性騷擾相關研究,工作場所的性騷擾問題逐漸被職業婦女視為是就業生涯的夢靨。約有1/2-1/3就業婦女曾遭遇過職場性騷擾,但受害員工卻常有投訴無門之苦。因為,加害者可能是女性無法避免見面的上司或同事,或是與業務有往來的客戶,讓受害者處於一種不知所措的情境。職場性騷擾所產生的問題除人身自由、人格尊嚴被破壞外,受騷擾者尚需面臨職場生存與失業斷炊的窘境。研究報告指出,遭受職場性騷擾者大多不願意提出申訴!主要原因是擔心失去工作、遭受報復、和害怕在職場上可能被貼上問題人物的標籤等。舉證不亦並束首無策下只能默默接受現況,採息事寧人和暗自吃悶虧的消極態度。
 
性騷擾是一種權力的濫用,職位低的受害者徘徊在維護尊嚴與生計之間,陷入抉擇困境。性騷擾亦是一個影響女性工作意願與事業發展的人為阻礙,受害者可能會在其生理或心理上留下傷害,使得受害者在未來的人際關係互動上和工作的表現上產生不良的影響。研究顯示,受害者可能出現自我責備及內疚感,認為自己一定有不當的舉動,使得加害者可以對她們進行性騷擾。另外,隨之而來的害怕、焦慮、恐懼、生氣、感到羞辱感、無助感易等,易引發憂鬱、沮喪、影響睡眠,進而產生社交退怯。在生理上,會產生頭痛、背痛、胃部不適、體重劇烈變化及飲食失調。這些生理上的不適與心理上的衝擊,可能相互影響,產生各種身心症狀,稱之為「被性騷擾症候群(sexual harassment syndrome)」,嚴重時會出現創傷後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symptoms)。
 
筆者認為政府在推動職場性別平等和消弭職場中性別歧視(如招募限制、同工不同酬、升遷不公、懷孕歧視、單身條款等)的同時,或許應更關注職場性騷擾的問題。因為工作是女性取得獨立生活、社會連結及實現自我的方法之一,而職場的性騷擾是一個影響女性工作意願與事業發展的人為阻礙,且對其健康與後續生活品質影響甚大。職場性騷擾值得大家更正視與重視。(感謝科技部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健康醫藥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III, MOST 104-2515-S-214-001」。)
 
責任編輯:蔡夙穎
審校: 王英基,黃耿祥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