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TechTalk
影音&廣播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影音
TechTalk
影音&廣播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3D列印–工業革命4.0之一
104/05/18
瀏覽次數
4530
李森墉
|
成功大學機械工程學系特聘教授
李教授是三維噴印核心技術之研究發展計畫的主持人,成功開發了「單色與彩色之快速原型機(Rapid prototyping, RP)」,又稱「三維印刷成型機」,不僅具備了商業化潛力、高速度、高精度、低成本的有利條件外,所有零件皆可由國內自主開發,技術媲美世界。李教授在演講中會介紹這個領域的最近進展。他說:「歷次的工業革命都給人類的生活與文明帶來極大的衝擊與進步,而每次工業革命的產生也都有其相對應的時代背景。」
本講演先分析現今時代的背景與特色,進而介紹3D列印的科技。有別於傳統的切除加工技術,3D列印是一種以數位模型檔案為基礎的直接堆疊製造技術,幾乎只要可以建立三維電腦圖檔的,它都可以製造出與圖檔一樣的三維實體,這讓我們充滿了無限的創意空間。該技術在藝術創作、醫療、工業設計、工業製造、機械、航空航天、建築、珠寶、教育及其他領域都有很好的應用。在了解現今3D列印的科技的特色後,我們就可以一同展望未來。
講演內容綱要
五月八日晚間的第四場春季展望演講,是由成功大學機械工程學系的李森墉特聘教授擔綱。李教授的演講主題是「3D列印-工業革命4.0之一」,他以歷史的角度切入,從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起源開始談起,探討了三次工業革命的背景,再接到當紅的3D列印技術,並進一步闡述世界及臺灣在3D列印的各個競爭方向和目前的進展。
李教授回想當初會選擇3D列印為研究題材並非偶然:2000年,他剛接任國立成功大學機械系系主任時,為了帶領機械系開啟新的研究方向,他分析了新時代的潮流,歸納出三個時代特色—資訊網路、知識經濟,與國際化。為了順應這21世紀的時代趨勢,李教授主持了<三維噴印核心技術之研究發展計畫>,與12位教授創造出逾百項的發明專利,並發展出快速原型機、量產微奈米粉末,與大範圍快速精密定位等領先全球的工業技術。
李教授說:「我們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並向巨人學習。」當今3D列印技術並非一蹴可及,而是站在前三次工業革命的肩膀上,先從18世紀以機器代替手工的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到電力廣泛應用的第二次工業革命:除了紡紗機、蒸汽機、內燃機等改變生活的工具出現外,資本主義、殖民經濟、全球化等社會結構改變也對人類產生了重大的影響。而現在我們正經歷第三次工業革命,在享受電子、通訊、生化、原子能等科技對生活的助益外,轉過頭來審視,其實貧富差距、糧食危機、能源短缺等都是第三次工業革命光芒下的陰影。
那第四次工業革命呢?有人說3D列印吹起了第四次工業革命開始的號角,李教授卻語帶保留,他認為第四次工業革命開始與否要待後人定論,但如果說到3D列印,現在的確是這個新創技術引領風騷的時代!
相較於以往的製造方式,3D列印顛覆了傳統以車床、銑床去除產品多餘部分的「減法」概念,而是以「加法」的「堆疊」方式生產。事實上,凡是能由電腦畫出3D圖檔的物品,都可以用3D列印的方式生產。
目前3D列印的方式主要分為六種:製作玩具模型的FDM、用刀子或雷射切割後再黏上去的LOM、運用紫外光照射光固化樹酯的DLP、立體平板列印的SLA、噴一層粉再噴一層膠的3DP,與目前主流以雷射照射後黏著的SLS。
隨著開發新材料與機械技術的成熟,3D列印需要的不只是技術方面的突破,更需要的是技術與智慧的結合。像是3D列印在醫學工程上的應用:以往車禍重建手術,所需的頭蓋骨要在茫茫的骨頭拼圖中找出合適傷口的骨頭。如今,3D列印技術結合電腦斷層掃描,讓醫生能在手術室為病人做出最適合傷口的頭蓋骨。除了醫療在骨頭、臉部重建,與義肢方面的應用外,工業產品像是模型、公仔、珠寶、樂器、時裝、飛機引擎等,都已經是3D列印機上的常客。
3D列印能製造的東西千奇百怪,像是微軟公司就利用3D列印製作青蛙的解剖模型;也有環保人士幫遭受環境破壞的寄居蟹製造新家。在未來,李教授希望3D列印能結合物聯網、行動裝置、機器人、大資料庫(Big Data)等當今的科技之星,讓3D列印能更上層樓。他笑著說,說不定以後爺爺奶奶都不用辛苦地到百貨公司買孫子的聖誕節禮物,只要一通電話,禮物就能藉由圖檔的方式,傳真到世界各地兒孫家中的3D列印機上,直接在現場列印出來。
李教授在最後仍不忘鼓勵台下的聽眾:「有夢、有創意最美,希望相隨」。身處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特色與機會,現在做不來的東西並不表示以後不可能。另外,成功沒有捷徑,要學習與團隊合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並隨時期許自己,在有生之年要不斷地創造與發明。
不過在詢問討論的最後部分,主持人孫維新教授提出了一個想法,目前大家在3D列印風起雲湧的狂熱中,不斷製作出許多不同的大小產品,無可避免地會產生許多塑膠質地的環保廢棄物,未來這些小玩意是否會成為另一場環保災難?孫教授建議往前想一步,未來若能發展機器,將3D列印的成品重新分解成為原始顆粒,可以用來再製別的產品,就可以避免3D列印的環保風暴了!
3D列印(40)
工業革命(11)
推薦文章
112/09/14
不容忽視的全球暖化威脅
劉詠鯤
|
科技魅癮
儲存書籤
112/07/31
讓駭客再也竊聽不到的資安新技術!專訪國立成功大學物理學系陳泳帆教授談「量子加密通訊」
廖珮君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2/05/31
AI 機器人不只會聊天還會探索宇宙!一探各國研發了哪些功能的 AI 太空機器人?
黃怡婷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2/06/30
「低軌衛星」通訊將面臨那些考驗?該如何克服高速移動造成的「都卜勒頻移」?
陳亭瑋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影音&廣播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