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端午節談昆蟲(六):來無影去有「蹤」的怪客小黑蚊
104/11/16
瀏覽次數
8153
施昌良
|
佳家除蟲有限公司
喜歡到山區踏青的朋友們應該對於數量不少、形影飄忽的「蚊子怪客」深有所感!因為,這些怪客體型細小卻胃口極佳,總在大家駐足觀賞美景時親吻雙腿,短暫接觸後,留下紅腫大包做為禮物!
其實,這些「蚊子怪客」不是蚊子,而是雙翅目蠓科鋏蠓屬的台灣鋏蠓(
Forcipomyia taiwana
),大家較熟悉的稱呼是「小黑蚊」,也稱作「小金剛」。鋏蠓屬在台灣共有24種,幸好,只有台灣鋏蠓及三地鋏蠓兩種嗜吸血液。台灣鋏蠓(小黑蚊)是危害最嚴重的微小吸血昆蟲,所以,現在已經是「頂港有名聲,下港有臭名」了!又因為體長只有1.4公釐左右,雌蚊叮咬人時不易被察覺,待感覺痛癢時,小黑蚊早已飽食血餐飛離現場,只留下奇癢無比的紅腫及過敏反應,嚴重時則需要就醫診治。另外,2005年有報告指出約41%的人對小黑蚊的叮咬不會有過敏反應,這可能提供小黑蚊雌蚊更多的血餐,而使小黑蚊族群更加擴大。
小黑蚊屬於騷擾性昆蟲,因為,目前國內外文獻均未證實任何疾病會經由小黑蚊傳播,只曾經在雌蚊驗出日本腦炎及B型肝炎病毒,推測可能是吸食患者的血液所致,並無傳染疾病的案例,大家可以較為放心。
小黑蚊的地理分布與吸血活動
目前,小黑蚊只出現在台灣與中國大陸,作者曾在1991年參與調查台灣本島小黑蚊的分布,當時在11個縣市28個鄉鎮捕獲小黑蚊,都是海拔200公尺以下的地區,只有桃園、苗栗、高雄、屏東及台東等地區未發現小黑蚊的蹤跡。但2006年再度調查時,出現小黑蚊地區已經增加到在14個縣市125個鄉鎮,只剩屏東與台東2處「淨土」,而且,分布的海拔高度已經達到900公尺。2012年時,台東及屏東也發現小黑蚊的蹤跡,至此,台灣各縣市均納入小黑蚊的「管區」。探究其原因,應該與發展休閒觀光產業以及車輛攜帶傳播有關。近來,休閒觀光已逐漸形成風氣,假日時,各觀光勝地吸引人潮旅遊而提供小黑蚊大量血源,另外,遊客上下車或打開窗戶時,小黑蚊就進入車內,使得小黑蚊藉由車輛的攜帶到處傳播擴散。
小黑蚊是日行性昆蟲,且雌蚊嗜吸人血。經作者調查,小黑蚊自早上7點多開始有吸血活動,隨著日出時間的增長,吸血活動也增加,因不同季節的溫度變化,其吸血高峰有所不同,整體而言,以中午至下午3點為吸血高峰,直到日落天黑,小黑蚊才停止吸血活動。
小黑蚊的生活史及孳生處
小黑蚊成蟲的棲息地在矮灌木叢、雜草及竹林等,懷卵的雌蚊會在棲息地附近,選擇有藻類滋生且光亮的場所產卵。小黑蚊的幼蟲為陸生,和生長在水中的蚊子幼蟲大不同,幼蟲的食物為藍綠藻或綠藻,幼蟲孳生的地方為一般為濕潤有長青苔,且有遮蔭的地方,如竹林、菜園、檳榔園、茶園、花圃、盆栽、住宅旁的青苔處及溪流旁。
目前以藍綠藻在25℃時飼育小黑蚊時,其生活史約12-15天,其中,卵期2-3天,幼蟲期7-9天,蛹期3-5天,成蟲壽命約22天,卵孵化後會留下拖鞋狀的卵殼。
小黑蚊的密度等級及防治
在小黑蚊危害程度的分級上,國內從事小黑蚊研究的學者專家已達成共識,是以人的一隻裸露小腿誘集小黑蚊20分鐘所調查的蟲數為依據,分為無危害(0隻/20分鐘)、輕度危害(1-5隻/20分鐘)、中度危害(6-20隻/20分鐘)、中重度危害(21-50隻/20分鐘)、嚴重危害(51-100隻/20分鐘)及極嚴重危害(>100隻/20分鐘),共6個等級。小黑蚊在田間的族群密度受氣候因子的影響很大,如果氣候持續乾旱,那麼小黑蚊的密度通常處於低密度甚至為零。至於梅雨季過後,因為水分提供了青苔的生長,使得小黑蚊幼蟲的孳生源暴增,小黑蚊的蟲數因而急遽增加。
防治小黑蚊不只從成蟲著手,幼蟲的防治更加重要。在成蟲方面,首先要做好個人防護,避免提供血源,建議可穿著薄長袖長褲或噴塗防蚊液,若長時間待於戶外,則可塗抹含有DEET成分的防蚊液。若是住宅、辦公室或教室的一樓,為了防止小黑蚊飛入室內叮咬,可裝設大於55網目的紗網,以便達到有效隔絕的效果。至於幼蟲方面,則以環境管理為重,若能減少青苔的孳生,就能減少幼蟲的食物源,建議可在長青苔處種植韓國草、蔓花生或耐陰植物,亦可舖木屑、碎石、翻土或保持排水良好與環境乾燥。至於在化學防治上,是從幼蟲到成蟲兩方面進行防治,幼蟲防治以殘效性噴灑為主,使用高壓噴霧機或動力噴霧機將藥劑(陶斯松、撲滅松等有機磷劑或百利普芬等昆蟲生長調節劑)水霧噴灑於幼蟲孳生源青苔上。至於成蟲則使用熱霧機或超低容量噴霧機(ULV)讓微小藥霧飄散於空中,讓成蟲接觸到除蟲菊類殺蟲藥劑藥劑(百滅寧、賽酚寧、賽滅寧等)殺死小黑蚊,以「鋪天」除成蟲,「蓋地」除幼蟲的方式,達到防治的目的。
小黑蚊原本棲息於山腳下的村莊,但現今台灣過度開發,使得鄉村與城市幾無區隔,而且國人越來越重視休閒娛樂,交通也更加便利,經由人為傳播後,讓小黑蚊在近十幾年更為猖獗,終致全台淪陷。為了防止小黑蚊繼續擴散蔓延,在防治小黑蚊的工作上,需要全民投入,與政府共同努力,將個人防護、環境管理及化學防治等各種方法長期運用與執行,才能發揮具體的防治效果。(本文由科技部補助「百變昆蟲族」執行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
楊正澤|國立中興大學昆蟲學系
審校:
吳尹文|國立金門大學食品科學系
小黑蚊(6)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3/11/25
用綠豆殼突破貓的絕症——貓傳染性腹膜炎的新可能
李元傑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2/25
「寵物攝影師」:偵測技術捕捉毛孩們的瘋狂日常
李元傑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1/01
倫敦鐵橋與三隻小豬—工程與STS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114/02/14
在火車上做實驗!「科普環島列車」讓小學生學習科學也增廣見聞——專訪周中祺副教授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