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鋼鐵材料的王國–德國

99/08/10 瀏覽次數 22840
鋼鐵工業在德國經濟體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僅和汽車、農業、機械等產業相關,占外貿出口的比重也大,是德國的優勢產業之一。本文從德國鋼鐵工業的發展歷程及現狀、學術與工業界的合作、新鋼種的開發等方面,探討德國的鋼鐵工業會如此發達與進步的原因。

由於鋼鐵材料有較高的塑性應變比值及較小的加工硬化指數,可因應不同需求而加工成各種形狀的產品。比起鋁、塑膠等材料,鋼鐵有較佳的耐衝擊性與耐火性,因此也使用在建築建材業及交通運輸業中。此外,由於鋼鐵材料的回收率高達 95%,較不易對地球環境造成汙染,因此在環保意識抬頭的今日,鋼鐵也歸類為綠色材料。

德國鋼鐵工業發展歷程

根據煉鐵技術的發展及工業化的歷程,德國鋼鐵工業的發展可分為 4 個階段。

第 1 階段(公元前 1 世紀~ 19 世紀) 根據史料記載,公元前 1 世紀德國境內就有煉製生鐵的紀錄。12 世紀時甚至發現木炭高爐煉鐵法,實現了鐵礦石熔煉。然而當時所煉出的鋼鐵含碳量較高,不具鍛造性,且產量較低,因此在這階段並未真正進入工業化。

第 2 階段(1811 ~ 1914 年) 第 1 次工業革命的興起,隨著各種交通運輸工具的發明,鋼鐵材料的需求也日漸提高,促進了鋼鐵工業的發展,各種新式的煉鋼法紛紛問世。19 世紀初,攪拌法的技術被引進德國,開啟了德國現代鋼鐵工業的序幕。1811 年,阿弗瑞德‧克魯伯(Alfred Krupp)在艾森建立了德國歷史上第 1 座鑄鋼廠,隨後各式的煉鋼廠陸續在魯爾區建立。

1864 年,德國工業家佛里德里希‧西門子(Friedrich Siemens)及威爾翰姆‧西門子(Wilhelm Siemens)與法國比爾‧馬丁(Pierre Martin)共同發明了平爐煉鋼法,這是鋼鐵史上最重要的發明,德國使用此技術達 132 年之久。隨著煉鋼技術的成熟,加速了鋼鐵工業的群聚及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

1887 年阿弗瑞德‧克魯伯去世時,克魯伯鋼鐵廠已成為擁有近兩萬名員工的鋼鐵業龍頭。鋼鐵生產總量到 20 世紀初則突破 2 百萬公噸,奠定了德國鋼鐵工業強國的地位。

第 3 階段(1914 ~ 1945 年) 在這段期間,德國發動了兩次世界大戰,經濟壟斷與政治獨裁結合,以及鋼鐵工業的全面軍事化,成為德國鋼鐵工業發展的兩大特點。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鋼鐵工業在政府的支持下得以快速恢復。1929 年,德國成為繼美國之後的世界第 2 大產鋼國。到 1945 年二戰結束前,德國鋼鐵總產量已經達到 7,600 萬公噸的驚人數量。

第 4 階段(二戰後迄今) 二次世界大戰後期,盟軍對德國本土的鋼鐵工業基地魯爾區進行了大規模的轟炸,毀損了高達 80% 以上的基礎設施,導致戰後初期德國鋼鐵生產能力遠遜戰前。1952 年,在法國的倡議下成立了歐洲煤鋼聯盟,監控並確保德國鋼鐵工業的有序發展。到了 1957 年,西德的粗鋼總產量已經恢復至 1,600 萬公噸的水平,1974 年甚至達到 5,300 萬公噸,成為德國經濟復興的重要推手。

德國的製鋼技術

鋼鐵材料的使用面相當廣泛,可應用於電機、造船、鋼鐵建築、民生及其他行業,且使用量日益增高。因為需求量高,品質也須確保,德國的鋼鐵熔煉技術因而具有一定的水準。這就是為什麼一個國家鋼鐵的需求量及使用量,可以做為評定國力強弱指標的原因。

提起德國的製鋼技術,不免讓人想起奔馳(Mercedes Benz)與寶馬(BMW)兩種集豪華與高性能於一身的德國名貴轎車。梅賽德斯(Mercedes)是西班牙文,是「優雅」的意思,在德國斯圖加特(Stuttgart)的奔馳博物館中,則把它解釋成「恩賜」的意思,令人覺得這名字取得正如其名。奔馳車不論在過去、現在或未來都是很多人的夢想,能夠駕著它馳騁在廣闊無際的草原或沙漠上,真可說是一種優雅及恩賜啊!

德國生產的汽車品質當然是有口皆碑,而汽車車體大部分是鋼鐵材料,因此德國的製鋼水準是不容置疑的。德國掌握了高水準的煉鐵、煉鋼及軋鋼技術,這 3 個程序各有其專業的技術面,缺一不可。德國有效地利用高水準的製鋼技術造就了各種工業升級,無論是汽車工業、機械業、農業或建築業,鋼鐵材料都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用產學研合作

德國的產業界、大學及研究機構之間的合作十分密切,「用」、「產」、「學」、「研」一體化,非常適合形容它們之間互助互進的關係。以著名的德國鋼鐵協會及鋼鐵研究中心為代表的機構,更為企業與大學合作提供了優越的市場研究和技術交流平台。

他們透過對鋼鐵行業的分析,預測行業的發展,提出鋼鐵及各相關領域的研究重點,並與各研究機構、大學、鋼鐵生產及加工公司緊密合作。鋼鐵協會還利用發行刊物及舉辦年會的方式,做為研究單位及生產單位之間的溝通橋梁,有效地推動研究成果於實際的應用上。

對人才的培訓及重視

德國對基礎材料相當重視,認為只有基礎工業的根扎實,才能促進工業及科技的發展,因此對於鋼鐵專業人才的培訓非常重視。以阿亨工業大學(RWTH Aachen University)為例,其鋼鐵冶金研究所歷史相當悠久,提供學士、碩士及博士學程給對鋼鐵專業知識有興趣的本國與外籍學生攻讀。

鋼鐵冶金研究所不只注重學術研究,與工業界的合作也相當密切。館外有兩個銅人,分別拿著煉鐵及煉鋼的工具,不懼豔陽高照、颳風下雨,經年累月地佇立在館外,象徵著鋼鐵對德國工業發展的重要,更意味著對鋼鐵學門有極高的重視。

此外在館內也有寫著「鋼鐵就是未來」的標語,這在其他國家的學術界幾乎是看不到的,更顯示德國對鋼鐵的重視。正因為了解鋼鐵材料對生活的重要,更對德國的製鋼技術有十足的信心,他們非常肯定鋼鐵就是未來。德國的大學對於鋼鐵研究是採實驗與模擬並重的方式,而模擬必須有物理、化學、數學、材料科學等專業,實驗的部分則以鋼鐵材料的顯微金相觀察分析為主。

汽車智慧型超級鋼鐵

一般而言,鋼材占汽車原材料的 70% 以上。汽車車體結構使用了許多不同種類的鋼鐵材料,若採用薄而強度高的汽車鋼板,不僅可以減輕汽車的重量,更可以減低燃料的消耗,減少廢氣排放,並改善安全性,是現代汽車鋼板的發展趨勢之一。由此可知,新一代的鋼鐵材料除了可以使鋼板變薄外,還必須兼顧其強度與延展性。

每年在德國都會發生超過 20 萬件的交通事故,汽車製造商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及金錢,研發新鋼種來保護駕駛者和乘客的安全。除了希望以薄鋼板減輕汽車重量、降低汙染外,在發生撞擊事故時,車身的鋼鐵也必須擁有很好的延展性,以吸收大部分的撞擊能量,並能保持足夠的形狀,以保護乘客乘坐的車廂。

在杜塞爾多夫市的馬克斯‧普朗克鋼鐵研究所,科學家發明了能同時滿足上述要求的未來鋼鐵,稱為相變誘發塑性鋼。這種鋼種除了本身具有的強度外,在撞擊瞬間可以產生相當高的延展性,這時鋼鐵的每一個部分都會延長,然後把剩餘的變形力傳遞到周圍的部分使其變形。透過把能量分散到整個表面的方式,撞擊的動能可以有效地被吸收,從而保障乘客的安全。這種可以在撞擊瞬間同時具有強度、韌性的新鋼種,可稱為「智慧鋼鐵」。

比起其他種類的高強度鋼,相變誘發塑性鋼擁有更高的降伏強度與延伸率,其降伏強度能達到 700 ~ 900 MPa,延伸率可達到 20% 以上。若用於交通運輸業,可以有效降低人員的傷亡,因此稱為「智慧型超級鋼鐵」一點也不為過。

鋼鐵材料是基礎的傳統材料,也是民生不可或缺的工程材料,使用範圍遍布食衣住行育樂,而且不會隨著社會變遷及時代進步而被淘汰。

德國致力於鋼鐵研究多年,開發出許多新鋼種,也製造出安全性與舒適性兼顧的世界馳名汽車。但卻不因此而自滿,目前仍積極開發適合各種環境的鋼鐵,因為德國人覺得鋼鐵材料有其他材料不可替代的特性。傳統產業是經濟的命脈,許多高科技產業也必須使用到鋼鐵材料,因此鋼鐵材料的開發對於促進科技發展具有實質且正面的影響。

深度閱讀
  1. 鋼鐵大學網站:http://www.steeluniversity.org/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