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一定聽說過超音波,可能還曾經照過超音波,尤其是懷孕期間的媽媽們,在不同時期,要照很多次不同種類的超音波,有高層次的、3D的、2D的,到底照這些超音波,有什麼用?這麼多種類的超音波又有什麼不同的功能呢?請看今天的科學大解碼。
內容大綱
我們往下看,這個小朋友是一個小男生。
透過超音波檢測,準媽媽向還在肚子裡的孩子打招呼,醫師也趁機把胎兒的健康狀況看個仔細,這是我們最熟知的超音波應用方式。雖然它叫做音波,我們卻聽不到任何聲音。這是因為人類所能聽到的聲音,約在 20 ~ 20 萬赫茲之間;而醫學上使用的超音波,其音頻至少都在 100 萬赫茲以上。但這些聽不到的超音波,卻能讓我們看到原本看不到的東西。
聽不到,卻看得到,關鍵就在於音波通過物質時,因為不同密度所產生的反射及折射波。超音波光束射出後,開始向外傳播,遇到身體裡不同的器官,就會因反射或散射現象而產生回波。透過波紋的形狀和強度,我們可以推算出發生位置,並立即顯示在螢幕上,就成了我們所看到的超音波影像。
超音波,原則上它是一個構造性的檢查,它並不是功能性的檢查。當然,超音波本身解晰度也是有限,很細微的東西可能就看不到。
雖然有所限制,但由於超音波不必擔心輻射影響,仍然是產檢的最佳選擇。在懷孕的過程中,可能會做很多次、不同等級的超音波檢測,頸後透明帶測量就是其中之一。
小朋友在這個週數(11 ~ 14)的時侯,正常的小朋友他就會有體液,堆積在這個地方。如果小朋友有心臟不好,或著說他循環不好,淋巴腺有比較不好有阻塞,那他那個地方(頸部透明帶)會增厚。
增厚的頸部透明帶,可能伴隨著染色體的異常,在第一孕期就能發現;還有一種高層次超音波,則是在懷孕 20 週到 24 週時進行,以系統方式,檢查胎兒的重要器官。
這個是他的側腦室,表示他的腦室沒有擴大。
利用聽不到的超音波,我們看得更多、更深入。這項原本屬於蝙蝠、海豚的超能力,被人類拿來發揚光大。不管是讓準媽媽提早和小寶貝見面,還是軍事上的應用;超音波都讓我們的視野,更加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