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TechTalk
影音&廣播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影音
TechTalk
影音&廣播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生物工程的奇妙旅程
106/03/20
瀏覽次數
912
臺灣大學科學教育發展中心、一傳十文教
|
大家都知道鳥類會飛,蜘蛛會吐絲。但是這些行為在工程學家與物理學家的眼裡,隱藏著什麼不為人知的祕密嗎?
生物面對地球上的各種生存挑戰,有些奇妙的生物發展出令人難以置信的形態、功能和感官,超乎人類的想像。當我們揭開這些異能者的奇幻生存術,並嘗試模擬大自然的巧思,將會發現生命提供了人類源源不絕的科技靈感。而生物歷經38億年的演化過程中,發展出許多適應環境的方法,人類也利用觀察大自然生物來創新技術或設計產品,而這就是「抄自然」的仿生科技。
主持人:何佩玲
與談人:臺灣大學機械系
楊鏡堂
終身特聘教授、中興大學物理學系
紀凱容
副教授
主辦單位:台大科教中心、一傳十文教
協辦單位: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直播時間:2017 年03月08日 13:30 – 14:10
本節目承蒙台大科教中心與一傳十文教慨允轉載,謹此致謝。
仿生(50)
推薦文章
112/08/31
AI 深度學習如何優化解讀衛星觀測,讓颱風測報更加全面與精準?
李昀蔚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2/06/30
一代要比一代更好!專訪國立中正大學通訊工程系張盛富教授解析 5G 和 6G 技術的關鍵差異
陳亭瑋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2/08/31
當 AR 與藝術結合,將如何為「觀展」帶來全新體驗?
盧奕昕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2/06/15
氣候變遷衝擊來襲,如何運用科技趨吉避凶?
詹嘉紋
|
科技魅癮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影音&廣播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