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環境知多少(五):破「瘡」,創造友善環境
103/09/09
瀏覽次數
5554
盧亭榕
|
國立東華大學社會學系
近年來,活化閒置空間,轉化成為休閒、遊憩、文化產業的場所,不僅延續老建築的生命,賦予新的價值,對於都市安全與環境治理,具有一舉多得的效用。
當一個地方缺乏管理,一旦有人帶頭製造髒亂、毀損設施,接踵而來的仿效,將擴大環境的髒亂,讓它變成了城市中陰暗的角落,社會邊緣人也聚集在此,一般大眾敬而遠之,漸漸地成為治安的死角,閒置空間似乎成了都市危險場域的代名詞。
破窗理論
一個缺乏管理、雜亂的場所,容易成為「破壞者」的目標。根據威爾遜(James Q. Wilson)和凱琳(George L. Kelling)在1982年提出的「破窗理論」(Broken Windows Theory),一棟建築物的一扇窗戶遭到破壞,沒有即時處理,會讓其他人覺得破壞它,不用擔心會被追究責任,因此接二連三的破壞將會隨之產生。
「破窗理論」可以追溯到1969年美國心理學家金巴多(Philip Zimbardo)所做的實驗,他在紐約布朗克斯(Bronx)以及加州帕羅奧圖(Palo Alto)各放置一輛沒有牌照的汽車,停在前者貧民區的實驗車輛,在被棄置的十分鐘內即遭到破壞,水箱及電池被人取走;一天之內,車上有價值的物品皆被盜走,殘缺的車子成為小朋友的遊樂場;反觀後者,停在富人區的轎車,經過一周後仍沒有人去碰觸,於是金巴多自己率先以大鎚破壞車子,不久,其他路人加入破壞行列,該輛車在幾小時內毀損殆盡,最後整台車翻成車底朝上的慘狀。
不起眼的瑕疵,會造成嚴重的損害;同理,可以透過消除「小惡」,加以改善大環境的陋習,因此,凱琳與柯爾斯(Catherine Coles)於1996年再提出「修補破窗(Fixing Broken Windows)理論」做為改善都市治安環境的依據,其中著名的案例不外乎紐約市的治安整頓,朱利安尼市長(Rudolph Giuliani III)由消除地鐵站的塗鴉做起,重新塑造乾淨的環境,降低民眾的緊張感;在逮捕逃票乘客的過程,也搜查到許多通緝犯以及攜帶槍械的犯罪者,達到嚇阻隨身攜帶違禁品的效果,降低犯罪發生的機率。
破窗‧破「瘡」
俗話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正如小小的紙屑、垃圾,不加理會可能堆積成垃圾山。台灣早年收取垃圾是採取定點放置垃圾子車的方式,放置子車處常被堆積如山的垃圾圍繞,於是政府逐漸推動垃圾不落地政策,避免過多的垃圾落地汙染環境、孳生蚊蟲疾病;並且鼓勵人們隨手撿拾垃圾,維護環境清潔;同時取締隨意丟棄垃圾、廢棄物,來嚇阻人們有樣學樣的行為,還給居民整潔乾淨的生活空間。空間整潔乾淨給予民眾舒服安全的感覺,如此一來,改善治安進而降低犯罪發生,這些都是在改善環境後間接獲得的效益。
友善環境,從「淨」開始
隨著時代變遷,許多建築、場域原有的機能不符使用需求成為閒置空間、荒廢的場所。這些乏善管理的地方,可能遭受人為破壞,或是被有心人士使用,成為治安的死角,一不留意蔓延至周遭區域,阻礙地方發展,成為都市發展的毒「瘡」。
近來,許多的閒置空間再利用、老舊建築重新復甦,一來增加當地居民休憩的場所,並可帶動商業發展;二來治理荒廢空間減少治安死角、降低犯罪的發生。例如,華山文創園區、駁二藝術特區等,都是舊建築再利用成功的案例,在相關團體積極介入下轉型成為當地重要的藝術場域,進而帶動周邊社區的發展,提升當地居民的生活品質。
缺乏管理與漠視的代價,在城市發展空間就是潛藏著無限危機,俗話說「千里之堤,潰於蟻穴」,一個小小的螞蟻穴,可以使千里大堤潰敗。如同「破窗理論」強調一個微不足道的錯誤行為遭到放任,都可以引起旁人仿效、製造類似錯誤,並且可能變本加厲。所以,從小地方著手,來避免更大的傷害。
禁止隨意丟棄垃圾減低垃圾山的出現、整理社區雜亂荒廢的環境來增進公共衛生安全,其中都市閒置區域的活化再利用更是重要的一環,透過整治與資源再利用,不但有助於永續發展,還能提升民眾的人身安全及居住生活品質,是友善環境與社會安全的重要推手。(本文由科技部補助「犯罪問題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執行團隊撰稿/2014/07)
責任編輯:
王曉玲|青少年團契輔導
審校:
李大興|國立東華大學物理系
破窗理論(2)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3/10/30
有問題就問資料探勘!但是能得到滿意的答案嗎?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1/02
神奇美麗與庸俗醜陋之隔:也談幹細胞研究的相關問題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114/01/01
倫敦鐵橋與三隻小豬—工程與STS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114/01/30
探索地球最古老的固碳機制
皮宏偉
|
國立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