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纖維紡織:紡織品的綠色技術
101/02/04
瀏覽次數
20569
廖盛焜
|
逢甲大學纖維與複合材料學系
社會的進步與生活環境的變化,生活水準的提升與需求的多樣化,以及保護環境與講究健康的新訴求,提供了紡織領域不斷求新與精進的契機。無論在服飾設計方面或所使用的材料上,都開創了嶄新而蓬勃的局面,促成高科技紡織品的快速研發。
根據產業用紡織品國際協會(Industrial Fabrics 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 IFAI)的分類,高科技紡織品包含機能性紡織品與產業用紡織品兩大範疇。再依消費終端產品的用途可細分為12大類:機能性服裝科技紡織品、家飾科技紡織品、建築科技紡織品、地工科技紡織品、防護科技紡織品、汽車交通科技紡織品、包裝科技紡織品、醫療科技紡織品、農業科技紡織品、工業生產科技紡織品、運動科技紡織品、環境保護科技紡織品。
由於這些產品具有傳統紡織品所沒有的功能,無論是機能性紡織品、環保型紡織品或智慧型紡織品等,都能提供產品的多重功能與價值。例如運動科技紡織品便能提供運動使用者對乾爽舒適的基本需求,同時可以達到運動保健的理想。如今從各大品牌的消費市場來看,高科技紡織品已成為國際紡品市場關注的焦點,也是紡織企業競爭的新興場域。
機能性紡織品又稱為功能性紡織品,包含纖維、紗線、布料與服飾用品。它強調以特殊功能為主的新素材,有別於傳統流行性的紡織服飾。機能性紡織素材以提升生活品質為主要訴求,但輔以流行性主題做為行銷手腕。
這些素材的用途與功能性包括:防菌、防黴素材的甲殼素、銀離子、奈米銀纖維或後處理加工;防蟎、防蚊素材的纖維改質或後處理加工;導電、防止靜電素材的不銹鋼、銅、碳纖維;保溫素材的THERMOTEX、COOLMAX等中空保溫纖維;防紫外線的UV-CUT,以及反射型或吸收型的改質纖維與後處理加工等;在蓄熱保溫素材中添加奈米金屬氧化物的改質纖維;吸汗排溼素材的AQUATOR、TOP COOL等有毛細吸溼功能的纖維、強化吸溼效果的後處理劑;防水透溼素材的可透氣微多孔膜塗布或貼合加工;防輻射、電磁波素材的金屬纖維或布料電鍍金屬膜加工;防燃素材的芳香族系纖維、纖維改質與後處理加工;遮光素材的BLACK-OUT織品或多層次Coating織物;免燙素材、形態記憶纖維布、人工皮革用超細纖維布等。
舉例來說,像衣著用途的紡織品,例如雨衣、外套、雪衣等都需要考慮外部防水性能,以防止外來雨水滲入織物內部,造成人體的不適感而引起感冒。此外,也需特別考慮透溼性與透氣性,以達到保持內部乾燥與兼顧舒適性的目的。
工業用紡織品則有別於衣著用紡織品,例如帆布、帳篷、袋子、傘等紡織品,主要訴求耐磨抗刮、不通氣防水或阻燃、耐候、高強力等物性,避免水氣滲入織物內部,造成織物內裝物品潤溼引起的發黴現象,以及燃燒時造成重大人命傷亡等災害,並滿足消費者對產品使用壽命的要求。
而在鞋材、滑雪衝浪板與軟墊、護具等高分子領域產品,也因為產品設計變化、美觀等要求,開始與紡織品結合,以達到彩繪印刷、補強、染整完成及機能加工一貫性的目的。其中產業用紡織品須有以下特殊性能:高強力、輕量性、高耐熱性、高耐酸鹼性、高耐日光性、高機械性、高可變性,其特殊功能性超越一般成衣的紡織品。
此外,在21世紀的現代,科技與能源的使用已邁入永續經營及環境保護的新世代,各國產業無不尋求創新技術,朝向高效率及低汙染的方向發展,興起友善環境及製程節能的綠色技術。
因此,在聯合國召開的「環境與發展大會」上,呼籲世界各國改變傳統的生產和消費方式,力求減少汙染與保護環境,諸如目前廣泛應用的三E系統(效能(efficiency)、經濟(economy)、生態(ecology))和生產過程清潔化三R原則(減量(reduction)、再使用(reuse)、回收(recycle)),這也是世界紡織工業技術發展的趨勢。其中綠纖維技術及超臨界流體(supercritical fluid, SCF)的應用,最可能達成低汙染及環境保護的願景。
綠纖維也稱為環保纖維或環境友好纖維,是這時代持續發展的重要指標。對於一個纖維產品,從原材料、加工過程、消費使用到遺棄處理等做全面考慮,綠色纖維至少應具備以下特徵中的一項或多項:纖維的原材料無汙染(或少汙染),或可能是可持續發展的綠色資源;合成纖維的合成過程節能、減汙,符合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纖維的加工過程,特別是印染、整理等,盡可能使用無毒、可自然降解的漿料、染料、整理劑等,且利用新技術清潔生產;纖維在消費使用過程中,對人體無傷害;纖維產品的消費使用不會因遺棄或處理帶來環境問題,最好能回收利用或回歸自然。
雖然目前符合上述特徵的理想環保綠色纖維尚未實現,但是人們仍把具有上述部分特徵的纖維稱為「綠色纖維」,而且綠色纖維的發展會日漸理想化。
按照來源的不同,綠色纖維可以分為植物纖維、動物纖維和人工合成纖維3大類。植物纖維的種類有棉纖維(有機棉、彩色棉、不皺棉)、Lyocell 纖維,以及麻類纖維、植物蛋白纖維等。動物纖維則包括甲殼素纖維、羊毛、蠶絲、蜘蛛絲、奶類蛋白纖維等。在人工合成纖維中,包括既有的聚己內酯纖維、聚乳酸纖維等可降解纖維,也包括聚酯、尼龍等可回收的合成纖維。以上的Lyocell 纖維、甲殼素纖維、聚乳酸纖維等的開發與應用特別引人注目,是當前發展的重點。
至於超臨界流體技術,因具備高效率、高產量、低耗能、安全、衛生、環保等優點,近30年來已成為各界矚目的研究重點。已由早期的超臨界萃取、層析等技術,發展至近年來相當熱門的材料加工處理,以及奈米級晶體微粒製備等技術。
眾所周知,任何一種物質隨著溫度與壓力的變化,通常有氣態、液態及固態等三態,當固相、液相、氣相,三相共存的平衡點稱為三相點,而氣、液兩相特性開始趨於一致狀態處稱為臨界點。其所對應的溫度、壓力及密度,是該物質的臨界溫度、臨界壓力及臨界密度。
各種物質都有特定的臨界溫度及臨界壓力,當物質所處狀態超過臨界點時,便會形成另一均勻相,這時就稱為超臨界狀態(supercritical state,SCS)。在未達臨界點前,通常有明顯的氣、液兩相間的界面,但到達臨界點時,界面就消失不見。因此超臨界流體的物理性質兼具氣相與液相的特性,具有低黏度、低表面張力、高擴散係數,以及密度可隨溫度與壓力改變等優點,使其比一般的溶劑更具優良的萃取能力。特別是超臨界流體不具任何相變化,在操作過程中可大大減少能耗,因此在綠色與節能製程上深受重視。
目前國內的紡織產業,無論是開拓新市場或企業轉型,唯有掌握消費者的需求,洞悉市場脈動,講求產品個性化、高科技化與高附加價值化,才能取得競爭的先機,這也是目前國內紡織產業轉型升級必經之路。能否轉型成功的關鍵,在於如何掌握研發專利、創新、設計、品牌、通路、行銷等,才能突破商機再創另一番榮景。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12年2月,470期,6 ~ 9頁
染料(5)
臨界臨界壓力(3)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4/05/15
眼見為憑?破解 AI 假照片的關鍵線索
吳孟倫
|
淡江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助理教授
儲存書籤
114/03/28
極端降雨來了,AI 如何預測並預防邊坡崩塌?
簡永昌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5/16
危機溝通的「偷雷」策略:出事該隱瞞或自行揭露?主動認錯是最好的選擇!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6/30
別讓防曬美意變環境負擔!看農業廢棄物如何變身科技材料,吸附水中有害環境荷爾蒙
余國賓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教授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