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2004年12月,發生於印尼外海的九級地震,引發了舉世震驚的的南海大海嘯。滔天的巨浪侵襲了南亞海域,甚至波及非洲東岸,造成了前所未見的慘重災情,也喚醒了人們對於海嘯災害防治的重視。
根據統計資料顯示,全球有記載破壞性較大的地震海嘯約兩百六十次,平均六、七年發生一次,其中發生在環太平洋地震帶上的地震海嘯就佔了八○%,而在日本列島及其鄰近海域發生的地震又佔太平洋地震海嘯六○%左右。同樣座落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且四面環海的臺灣,其實也曾經遭受海嘯的侵蝕。根據史籍記載,臺灣北部曾於西元1867年12月18日,因地震而引發海嘯侵襲,造成基隆港水向外海流出,港內海底露出,瞬間巨浪捲進,船隻被衝上市內,釀成重大災害。此外,透過氣象局潮水監測資料顯示,二十世紀的臺灣仍有多次的海嘯紀錄,距今最近一次的記錄,為2002年12月發生於臺東成功地區的海嘯,所幸規模不大,浪高都不及一公尺,因此未造成重大災害。
因應臺灣的地理環境,並配合現階段針對海嘯所進行的科學研究,因而製作此集報導,希望藉由歷史上曾發生的海嘯災難切入,帶領民眾認識海嘯的成因,對環境所帶來的影響與災害。此外,將針對以海嘯為主軸的研究計畫,全面了解臺灣海嘯的可能成因,以及可能發生的危險地帶,並走訪實驗室,觀看科學家以數值模擬及海嘯實造模擬等方式,預知海嘯發生對臺灣環境帶來的影響,藉此對於水利工程、海岸規劃提供最佳保障。最後,由臺灣現行的海嘯監測與預警措施的介紹將延伸呈現臺灣未來海嘯預警的新願景。即將於臺灣東部深海鋪設海底電纜設立地震監測器及壓力器(海嘯監測器),更進一步精確掌握海嘯來襲的資訊,進而減少災害的發生。
國科會「臺灣科普傳播事業催生計畫—媒體製作」補助
慈濟大愛電視臺製作,2008年02月09日首播
本系列節目每週六晚09:00 ~ 10:00於大愛電視臺(CH09)播出
部分已播畢內容可在本園及《發現》節目YouTube頻道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