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他不是晚上不睡覺-小兒夢遊症
102/12/04
瀏覽次數
16718
王隆碩
|
義守大學學士後中醫學系
夢遊症(somnambulism)又稱為睡行症(sleepwalking),在醫學上屬於睡眠障礙的一種,較易發生於5至12歲之兒童。本病的常見症狀,包括在睡眠時起身、走動、穿脫衣服、講話、遊戲,或進行其他活動等。而且,患者常伴隨有學習障礙、情緒調節障礙、人際溝通障礙等問題。Gabor Barabas研究團隊指出,夢遊症患者發作頻率愈高者,偏頭痛的機率愈高;此外,患者也常出現焦慮、恐慌、攻擊行為等症狀。
在夢遊症的盛行率上,勒姆拉透露(Remulla)等人的研究顯示,大約2~14%的兒童曾出現夢遊現象,而成年人約1.6到2.4%有夢遊症狀。研究統計顯示,隨著年齡的增長,夢遊情形大多會漸漸消失,因此推測本病可能與大腦皮質的發育延遲有關。
造成夢遊症的因素,一般認為與遺傳及心理因素有關。胡里奧(Julio)等人團隊研究發現,HLA-DQB1基因在夢遊患者中有35%為陽性,而普通人只有13%為陽性,因此推論HLA-DQB1基因可能與夢遊行為有關。此外,睡眠不足者出現夢遊比例,明顯較睡眠充足者為高。少部分人服用安眠藥後,可能會增加夢遊的發生率。
夢遊症的治療,一般必須心理治療與藥物治療同時進行。給予的藥物多為鎮靜藥物,沒有按時服藥可能會影響患者的睡眠品質,而且停藥後有些患者會出現夢遊症狀與頻率加劇的反彈效果。夏洛特(Charlotte)等人團隊研究發現,患有原發性遺尿症(俗稱尿床) 的孩童使用Desmopressin 類藥物,可有效降低尿床與夢遊症狀的發生,但若停止服用則會導致復發。
在傳統醫學上,目前中醫對於夢遊症之治療報告及研究甚少,有文獻認為應採用滋陰潛陽、寧心安神等方法治療。義大醫院中醫部王隆碩主治醫師認為,根據中醫學理論,夢遊症發病的原因主要是肝氣疏泄過度,將氣快速地自腎經由肝上傳至心,導致心氣過旺、上盛下虛的陰陽失調現象。
因此王醫師提出新的治療概念,採用陰陽五行辨證,調整水火木線的氣機下行,讓上下陰陽恢復平衡。他指出,夢遊乃心火過旺所致,因此須從水木火線之上端加壓,給予清心熱藥物,同時配合平肝、柔肝藥物以減少肝之疏泄,再添加養腎陰、清腎熱之藥物將氣向下導引,藉以降低腦部之火,便能對夢遊症產生療效。在臨床上,王醫師於2013年7月發表對罹患夢遊症已兩年的10歲男童以本法治療,獲得顯著的療效,且停藥後未再復發。
資料來源
原標題:夜行俠─小兒夢遊症
夢遊症(1)
睡眠障礙(5)
中醫(19)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4/01/24
半導體製程如何平衡高科技與環境永續?——專訪陳奕宏教授
簡永昌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1/17
被視為海洋藍碳的紅樹林,為何是臺灣適合的固碳策略?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1/29
必須持續開著警示燈 提醒大眾關注科學領域中的偏見問題
單文婷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影音創作與數位媒體產業研究所
儲存書籤
113/09/27
在炎熱的臺灣飼養雞豬牛,獲取蛋肉乳也不忘動物福祉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