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森林事知多少:為都市注入活力的魔法師–都市林
92/06/09
瀏覽次數
8780
李國忠
|
臺灣大學森林學系
隨著都市化腳步的加速,人們在享受都市文明的豐富物質和精神生活之際,必須面對隨之產生的人口激增、資源短缺、能源危機、環境污染與生態失衡等問題,這些都是快速發展後的「都市病徵」。
由人口統計數字顯示,昨日貧窮的鄉村已變成今日貧窮的都市。依據這個結果,可以確定的是,都市居民除了滿足如食物、生活必需品等最重要民生物資的基本需求外,對於綠色休閒與空間體驗的需求感也與日益增。都市綠化等生活品質提升的訴求,已是人們普遍關注的社會問題。從森林中走出來的人類,開始意識到「都市必須與森林共存」的重要性。
都市森林的貢獻非常多,例如:可淨化大氣、美化空間、提供方便的休憩場所等。歷史悠久的都市林更是一種融合人文歷史的文化資產,具有社會教育功能,也是我國提升全球競爭力、朝已開發國家邁進的重要評估指標之一。
在將都市林從概念和理論逐步推向實踐的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有二,即真切地了解都市林的環境貢獻為何,以及如何評估都市林的環境價值。若缺乏都市林理論與實踐間的關連,其具有多種效益的說法只能算是一些動聽的言辭,或僅停留在道德原則上的概念而已。若不能準確衡量都市林對都市永續發展的真實貢獻,便無法有效地指導都市林的實踐與發展。
都市林是都市生態系統的初級生產者,在改善都市生態環境品質、維護都市生態系統穩定、促進都市永續發展中,發揮著難以取代的功能。一九六五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卓根森(Erik Jorgenson)教授最早提出都市林業的概念,他認為都市林業並非僅指都市林木的管理,而是管理整個受都市居民影響和利用地區的所有樹木,這些地區不僅包括行政上劃分為都市範圍的地區,也涵蓋了都市居民維生所需的水域和供遊憩的郊區。
之後,美國林學會把都市林業定義為「培育和管理林木,對都市社會居民的生理健康、社會福利和經濟繁榮發揮作用的一種高尚事業」,並據此制定了都市林業的經營管理目標為美觀、安全與效率。因此,我們可以將都市林的範圍定義在都市行政區劃範圍內的市郊森林、市區公園、綠地、行道樹等。更簡單地說,在都市範圍內與市民生活相關的所有樹木及相關植物的所在地,都是都市林的範圍。
一般都市林本身具備的價值,都以其最保守的養成成本計算。而都市林的建造成本可分為期初建造成本、期中養護成本及管理費用。建造成本包括土地取得、栽植費用、勞力投入以及資本利息;養護成本為建造都市林之後的相關維護費用,包括施肥、除草、修枝等。
當都市林成林後,將逐漸發揮功能,這些功能的價值可分為有形及無形兩大部分。有形價值主要是指可透過市場機制而決定的實質價值,如立木的市場價值;無形價值則是無法透過市場機制而衡量的價值,如都市林所提供的環境、生態、遊憩、保育及文化歷史價值。這些有形及無形價值會隨時間的累積逐年增加。
因此,都市林總價值應為期初建造成本、期中養護成本、立木有形價值及整體無形價值的總和。但由於都市林的建造方式、坐落地點、樹種、大小的不同,所發揮的有形及無形功能亦不同,故價值會隨之改變。
都市林除了養成過程中的成本價值以及有形的立木價值外,最重要的是環境、生態、遊憩、保育與文化歷史等無形價值。例如,郊區都市林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當暴風雨過後,我們就能明顯觀察到郊區森林的水土保持貢獻,然而我們卻無法明確地計算每單位都市林的水土保持價值,也無法透過市場機制估算。
一九九三年美國林務署特提出都市林所具有的實質功能,而其無法計算的無形貢獻價值,可區分為四種:精神與美學的價值、凝聚社區居民情感的社會價值、歷史與文化價值、環境與生態的價值。
精神與美學的價值
都市林所創造的精神與美學價值,例如行道樹創造的空間效果與綠色效果、公園提供的休閒娛樂空間、郊區都市林提供的綠色體驗、登山、野遊及露營等,皆能使城市居民體驗到都市林淨化心靈、昇華情緒與美化市容的功效,孕育身心健康與豁達胸襟的市民。
都市林提供精神與美學上的效益,其最重要的貢獻之一是提升住宅區街道及社區公園的美學品質。辦公室窗外綠色林影除了提供精神上實質的自然感受效益外,亦可提升工作效率及個人幸福感。另外,樹蔭也可以降低有害健康的紫外線輻射量。
凝聚社區居民情感的社會價值
都市林可以創造都市經濟活力,藉此拉近市民向心力,改善居民關係並強化情感凝聚,使居民重視環境責任與倫理。此外,都市林可提供遊憩、露營與生態旅遊的功能,這些價值也可滿足個人需求與促進社會和諧,具有很大的社會價值。
歷史與文化價值
歷史悠久的都市林,就如同古蹟一般,連同其周邊所發展出的特殊文化,具有重要歷史保存價值,也是文化傳承的方式之一。例如神廟前的古樹群,記述著社區發展的民俗與信仰文化,就是一種歷史的象徵,而古樹的傳說則揭露了歷史文化的價值。
環境與生態的價值
由於都市林可聚集成群,樹冠可阻緩暴雨對地表的沖刷,減緩地面逕流。且都市林的根系及地表植被可涵育水源,補助地下水涵養,故對於都市土地的水土保持與水源涵養具有重要貢獻。
成群的都市林可阻擋強風而減少氣流擾動,且能調節氣溫及淨化大氣,創造舒爽清新的微氣候,預防呼吸道疾病。此外,都市野生動植物的豐富程度,可以作為生物環境指標,常用以檢測環境的健康。都市林木的樹木本體可以提供松鼠、鳥類、昆蟲、蜥蜴等野生動物的棲息地。此外,樹冠下所孕育的植群、生物亦營造了自然生物多樣性,增加都市林的生態穩定度。
都市林在目前全球矚目的溫室氣體減量議題上,也扮演重要角色。都市林在減少大氣二氧化碳方面,其貢獻可分為兩方面,一方面是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隨著林木的生長活動而增加,另一方面則藉環繞於建築物周圍林木調節微氣候的功能,減少對空調的需求,而降低因發電需要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故增加林木種植和植被覆蓋,能減緩都市熱島效應和節省能源使用。
都市林除了具備上述功能外,也對都市居民帶來附加的效益,如帶動都市林附近地區房屋等不動產價值上漲。在寸土寸金的都會用地中,如果能住在一片優美的都市公園附近,對於舒緩工作壓力或心靈提升的功能是不可言喻的。故在不動產買賣時,買方常會注意房屋周圍是否有公園或都市森林存在。此外,一片經營完善的都市林,更可提升整體都市形象,帶動周邊遊憩風潮。國外因綠化得當,或有優美都市林座落,而成為著名觀光城市者比比皆是。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均收入水準的提高,人們的消費觀念和支出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環境消費已經漸漸受到重視,成為新的消費時尚和焦點。都市林不僅具有改善都市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的作用,還能有效帶動環境支出,提高了都市滿足環境消費的能力,促進都市旅遊業的迅速發展,給都市帶來可觀的旅遊收入。從而把都市的環境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直接地增強都市的競爭力,所以都市林可說是都市競爭力的重要標誌。
過去大家對於環境價值的觀念,認為環境是無價的。這樣的觀念雖然理想高遠,卻也因此讓環境效益在國民所得帳目中缺席。在當前經濟效率掛帥的社會中,反而顯得曲高和寡、不切實際,更有可能產生經濟資源排擠環境資源的狀況。因此,為了在國民所得帳目體系和市場價格上,得以合理地反映經濟活動所引起的森林資源及其生態環境的變化,進而糾正長期以來「商品高價、資源低價、環境無價」的錯誤觀念,估算環境價值的訴求,在當前經濟市場社會中實有其正當性與必要性。
環境資源價值是一種複合價值,除大自然原有的環境資源價值外,亦加入人類勞動的附加價值。而評估環境價值是以貨幣來衡量所有權及使用權的環境效益。所以我們在評估都市林的價值時,可以將都市林的各項價值依可評估性來分類,即都市林的總價值是由有形價值與無形價值組合而成。有形價值如木材與非木材的林產品;無形價值又可區分為包括直接使用與間接使用的使用者價值,以及包括選擇價值與存在價值的非使用者價值。
因為都市林無形價值中各項非使用者價值的價格與成本沒有可觀察的市場資料,所以可以模擬市場法中的各項評估方法以轉換成貨幣價值。而使用者價值中的直接與間接使用價值,因其涵蓋項目眾多,特性分歧,且可由不同觀點切入,所以在評估技術的選擇上較為困難,應謹慎選擇使用。
都市林的有形與無形價值評估因應用的理論基礎不同,無法做比較與統合。但不管是實測的市場價值或誘發的價值,都是支出問題,必與所得有關。只要評價理論能合理地建立比較水準,透過所得支出分析,必可適當地評估都市林的整體價值。
歷史悠久的都市林的確是一種融合人文歷史的文化資產,且有社會教育功能。所以,都市林效益涵蓋了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及經濟效益。這三大效益所呈現出來的都市林生態價值、文化價值與經濟價值是顯而易見的。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03年6月,366期,12 ~ 17頁
水土保持(4)
永續發展(55)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4/01/03
身體、心理還是基因?科學與同性戀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114/02/26
我們的大腦為何容易相信假新聞?——專訪陶振超教授
李元傑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2/14
在火車上做實驗!「科普環島列車」讓小學生學習科學也增廣見聞——專訪周中祺副教授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1/29
必須持續開著警示燈 提醒大眾關注科學領域中的偏見問題
單文婷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影音創作與數位媒體產業研究所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