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污染與都市化專題報導(一):台灣之空氣污染面面觀
105/01/08
瀏覽次數
10469
高玉馨|
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通識教育委員會
這幾年隨著空氣品質每下愈況,空氣污染議題愈發受社會大眾所矚目。「紫爆」一詞來自於,在空氣品質監視系統畫面上查看,當污染程度嚴重時,便會顯示一大片紫色標示區域,此情形被媒體慣稱為「紫爆」現象。在中國大陸,2015年初跟紫爆最相關的討論莫過於2月28日柴靜自費拍攝的〈穹頂之下〉紀錄片,一在網路上播出,幾天內點閱率就破兩億點擊率。為何這部紀錄片能在短時間內引發如此熱烈的迴響呢?大抵跟近年的空氣污染發生頻率大增及大眾的環保意識上揚有關係。
紫爆議題牽涉層面很多,若以區域來分,則可分為境內污染與境外污染兩種。隨著不同季節風向之吹向、各地的地形差異、工業區的分布與否與汽機車流量等因素……都會影響空氣污染所涵蓋的區域範圍。
此外,隨著空氣污染發生頻率日益增多,近期社會大眾對細懸浮微粒(PM2.5)的關注愈趨頻繁。只因細懸浮微粒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層面遠大於其他污染物,因為它們最終會進入人體呼吸道,小於10微米的細懸浮微粒,便自由穿透人體,到達支氣管和肺泡的所在位置,若無法被清除,日積月累之後便會造成各種人體疾病。
近期內,國內關於空氣污染的討論中,較被關注的探討觀點為:空氣污染與季風吹拂有極深關聯。如在東北季風壟罩時,部分地區空氣品質不佳,中南部的細懸浮微粒常會達到最高等級濃度指標,原因在於乾冷空氣會隨西伯利亞高壓之增強,由北向南傳送,在經由中國華北、華中等重工業污染區之後,挾帶細懸浮微粒便會有所增加,進而影響季風吹拂區域的空氣品質。
另外,也有學者研究發現台灣都會區空氣污染濃度有所謂的「假期效應」,空氣污染與人類日常生活的活動有密切關聯,而空氣污染的假期效應也與城鄉都市化情況十分相關,如東部和西部;南部和北部;都是和鄉村、都會區、次都會區間之差異性有所關聯。這與台灣都市發展和產業型態有關。
空氣污染這個議題能深入探討的層面極為廣泛,過去的相關研究也不少,針對空汙此議題,本專題將依下列幾個層面,進行較深入的探討,分別為:台灣空氣污染的區域分布;細懸浮微粒與人體健康之關係;季風與空氣污染兩者間的對應關係;空氣污染的假期效應以及空氣污染假期效應和都市發展之關聯。透過這幾篇文章藉此讓大家更了解空氣污染議題及相關需注意之事項。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12年指出,全世界共有7百萬人因為空氣污染而死亡。健康問題不僅僅是個人問題,也關係著整個國家的整體健全,多一分瞭解空汙問題,可轉換為多一分自救的機會,而空汙這個議題未來也需要更多公眾及政府機構的力量來持續關注與進行相關預防措施。
(本文由科技部補助「海洋與環境變遷」執行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蔣忠益∣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基礎教育中心
審校:陳昭銘│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通識教育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