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潛水的潛在危險?
99/10/04
瀏覽次數
18067
東玉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潛水夫的工作能潛入深海,自在優遊,但深海對於潛水夫卻潛藏著危機。
在海中每下潛 10 公尺,水壓就增加約一大氣壓,此時吸入人體的空氣,部分會溶入體液。
當從高壓的深海浮上低壓的水面時,溶解在體內的氮氣因壓力突然降低,變成氣泡。若來不及排出,就會造成肌肉、關節疼痛。
潛水夫病,也叫做「減壓病」或「沈箱病」,一些從事地底工程的人員,也都是高危險群。需要留意的是,當深度改變,速度要緩慢,讓組織內形成的氣泡及時排出體內,就能預防潛水夫病的發生。
2010年東玉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製作
電話
:(02)2702-5332;
傳真
:(02)2702-5337
國科會「台灣科普傳播事業催生計畫─媒體製作試辦方案」補助
潛水夫病(3)
壓力(28)
潛水(2)
推薦文章
114/01/02
陽光其實不「陽光」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114/01/02
神奇的一針所掩蓋的技術網路-談子宮頸癌預防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113/10/23
AI 助陣臺語教學:TAIDE 機器人如何提升學習成效
陳彥諺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1/17
被視為海洋藍碳的紅樹林,為何是臺灣適合的固碳策略?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