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海洋生物的多樣性及其保育
101/10/05
瀏覽次數
6130
邵廣昭
|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
海洋魚類是人類最重要的蛋白質來源之一,特別是具有海岸的開發中國家。海洋漁業也是許多國家的重要產業。五十年前,人們仍認為浩瀚海洋的恢復力強,人類不可能去改變她,漁業資源亦不會枯竭。
半世紀後,大家都同意由於過漁、棲地破壞、污染、外來入侵種及全球氣候變遷等人為因素的破壞,已使得漁業資源匱之,因過漁所引起的連鎖反應也使得海洋生物多樣性大幅衰退。如果我們再不積極採取行動,四十年後人類將無海鮮可以享用。最有效的保育措施應是建立海洋保護區、生態系漁業管理及採取預防原則等。此外,加強宣導教育,包括生態標章、限漁、慢漁和落實海洋保護區的管理等亦最為廹切有效。
過漁(11)
保育(81)
推薦文章
114/01/03
身體、心理還是基因?科學與同性戀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113/10/30
有問題就問資料探勘!但是能得到滿意的答案嗎?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1/29
臺灣公民科學-用資料改變未來的力量
艾登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8/28
廢棄蝦殼讓魚魚變漂亮——天然增豔劑新材料
文詠萱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