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宅經濟」vs. 「群經濟」

106/04/12 瀏覽次數 7637

上街買東西,左大包右小包,不但要跟人擠還要提重物,有時想想真是讓人有些懶得購物。如果在家裡就能買到生活所需,該有多好?近年來網路發展不但塑造了在家消費的「宅經濟」模式,更因行動上網裝置和社群平台的興盛,而發展出「群經濟」。

 

「宅經濟」,也稱為「閒人經濟」,是以顧客便利性為主,因應網路資源進步,以及社會經濟因素影響而興起的「居家消費」經濟模式。電視購物、電子商務等皆屬於宅經濟的範疇。銷售商品小至生活用品、生鮮、零食,大至電子產品、家用電器等。和民生用品相關並且透過網路及電話等拍賣平台的購物,皆為廣義的宅經濟。相較於舊有實體零售業銷售模式,宅經濟的興盛不論是對買家或賣家都有優勢存在:商品消費成本降低、購物選擇性增多、消費不必親自出門、購物不會受到天候影響等。

 

「宅經濟」衝擊了實體零售業者商機,促使實體零售業者跨足虛擬通路,因應「消費者由價格導向轉向服務價值導向」的趨勢,發展出新的商業服務生態系統。此外,近年來因為行動上網裝置的普及,以及各類社群平台的興起,相對應產生的是,利用大型社群網站或智慧型電子產品中的通訊程式成立官方社群,取代網路、電話購物平台的「群經濟」,亦稱為「社群經濟」模式。


相較於一般網路購物平台,社群經濟藉由社群互動吸引具有相同愛好、話題的消費者,在社群內進行交流、推薦、分享,並讓消費者藉由社群網站與商品網站的連結進行購買。群經濟的優點,能藉由社群網站提供即時服務、與消費者或潛在客層進行互動、將經營社群人氣轉化為買氣等;同時,也避免普通購物平台收費名目多且規定繁瑣的缺點。
 

在網路資源成熟而興起的宅、群經濟模式下,舊有實體通路業者面臨挑戰:(1)網路購物環境完善、成熟,日漸影響實體通路銷售規模;(2)缺乏進入電子商務市場能量;(3)越來越高資訊應用與公司經營策略合作的需求。

電子商務服務平台是藉由資訊科技與網路的設施,協助企業降低成本,大幅提高生產力與競爭力,提供中小企業享有交易便捷及虛實整合之服務,使其擁有網購虛擬商店的經營能力。線上至線下電子商務(Online to Offline,O2O)則整合線上直播、物流電子化、在線訂單、第三方支付平台,將客流自線上引到線下實體通路,如17life、Gomaji等團購。

 

企業透過資訊系統追蹤會員的消費紀錄,以得知線上聚集的客群中有多少消費者實際光臨店舖。這些科技和社群平台發展帶來的新式應用,終於可以使得懶人在家,不但不必上街就可購物,還可呼朋引伴,享受一群人共同交流、分享經驗和購物的樂趣。(本文由科技部補助105年度《「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以環保永續、環境教育、財務金融、應用科學暨新媒體藝術等領域為例》執行 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蔡美瑛|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