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水壓誘發地震
104/10/26
瀏覽次數
3620
IC之音廣播電台
|
921集集大地震發生到現在,馬上就要滿十三年了。十幾年來,臺灣科學界對這場地震做了許多研究,其中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就是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馬國鳳教授,率領研究團隊在921大地震的發生地─車籠埔斷層,透過了井下地震儀陣列,領先全球觀察到水壓誘發地震的證據,引起各界關注。請聽以下的科學三分鐘。
關於水壓誘發地震的研究,讓我們從頭說起。其實921集集大地震發生後,馬國鳳教授與國內中央大學及臺灣大學的研究團隊,在車籠埔斷層的北段大坑,鑽了約二公里的深井,這個計劃就是國際知名的臺灣車籠埔深鑽計畫,這個鑽井鑽過集集地震的斷層帶,透過斷層滑移帶的岩芯研究分析,在2006年,其研究成果登上知名的
Nature
《自然》期刊。在2006年底,更以先進的井下地震儀陣列,來觀察車籠埔斷層,今年七月,更因為發現水壓誘發地震的證據,登上另一份重要期刊
Science
《科學》。為此,我們也特別連線馬教授,分享了她進行這個研究計畫的原始構想:
當初我的想法是說,在這麼近斷層帶滑過的位置上面,我們是不是可以去觀察說,一個大地震發生之後,斷層是怎麼樣回復原來的狀況,或者是說斷層帶本身,它的物理化學機制是用甚麼樣的方式,去產生它的動力行為。所以當初我們就放到一點三公里的位置,大概七個垂直陣列的井下地震儀,那這個陣列也是世界上第一個這麼靠近斷層帶,偵測斷層帶行為的陣列。
在剛發生過大地震的車籠埔斷層附近,所設置的井下地震儀陣列,對地震防災的研究很有幫助。比方說,這個陣列就發現,許多微小的地震,會集中發生在流體滲透的區域。換句話說,當流體積壓在地底深處,壓力大於岩石能承受的強度,便會把地層撐裂,造成地震。這就是「水壓誘發地震」,只是造成地震的不一定是水,任何流體都有可能。
那麼,這個發現可以帶來哪些應用呢?
這個研究最直接的應用,就是用來監測封存到地底的二氧化碳。馬教授說:
大家現在知道環境變遷的問題,二氧化碳過多,整個國家都要減少二氧化碳。所以呢,目前歐洲跟美國這邊做的工作就是把二氧化碳存到地底下,我們稱它為二氧化碳封存。所以我這篇文章從水壓的誘發地震,暗示說,如果我們把二氧化碳灌注到地底下的話,它是有誘發地震的風險。這部分的風險當然有很多爭議,所以美國大概從半年前吧,開始想要立法,就是說對於在底下的這些地球物理的實驗,包括二氧化碳封存、地熱的開發,是不是要建立一些風險機制。當然井下地震儀的觀測是監測這些風險非常重要的工具。
此外,由於地震的發生是可重複的,集集大地震300年後還可能再度發生,因此全球的地震學者都想知道,地震重複發生的力學過程是什麼。長遠來看,這方面的研究,甚至可能讓人類以水壓誘發微型地震,來釋放地底的應力,避免大地震的發生。
關心這個話題的聽眾,也可以透過科學關鍵字:
井下地震儀陣列
,進一步查詢或做延伸閱讀。
【本單元由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製播】
2012-09-16 16:55:00播出
地震(132)
二氧化碳封存(8)
壓力(28)
推薦文章
113/08/30
固體再生燃料SRF,處理垃圾和減碳真能一舉兩得?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7/31
從廢輪胎到你的新鞋,橡膠如何在技術、商業與環保間平衡,賣出新高度?
郭羽漫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7/31
缺牙可能加深法令紋?拔牙後如何避免齒槽骨流失?補骨粉是必要的嗎?
黃宜稜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2/15
動物輸血需求爆增,如何為捐血犬貓築起健全醫療後盾?
李依婷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