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臺灣發現彗星

96/08/30 瀏覽次數 17355

抬頭仰望天空,無數的星星正在閃耀,科學家們利用望遠鏡,觀察到了天空深處,發現了恆星、行星,這些天體運轉的奧秘。而最近臺灣在鹿林首次發現了彗星,掀起了一股天文熱潮,彗星的形成以及來歷又是如何呢?

彗星基本上它是太陽系形成之後剩下的一些物質,那這些物質大概在太陽系比較外圍的地方。

彗星的光點朦朧,還拖著尾巴,是宇宙中稀有的星體。彗星的主要結構是彗核、彗髮和彗尾。彗核的大小通常在數十公里之內,當彗星運行到太陽附近,受到太陽的光熱照射,冷凝物質和固體裡所吸附的氣體被蒸發出來,在彗核外圍形成反射太陽光的氣團,叫做彗髮。彗核與彗髮合稱叫作彗頭,它的大小可以到達十萬公里左右。由彗星蒸發出來的彗星物質,顆粒較大的散佈在彗星的軌道上,並循彗星繞行太陽的軌道繼續運行。

它基本上,它還保留著這個太陽系形成前一些原始的物質。當彗星到我們地球附近的時候,我們去研究彗星,我們就可以瞭解到太陽系起源,就是它會提供一些這方面的一些資訊。可能地球的生命的來源,也是由於這個彗星所帶來的。

天文學家相信,所有彗星的原始軌道都是非常狹長的橢圓形,因此彗星的出現有一定的週期。但是受到較大行星的影響,有些改變為開口的拋物線、甚至雙曲線軌道,像這樣的彗星只出現一次,就再也不回頭了。

現在大家再去發現這些彗星的話,都必須要在比較,都是要找,在它很暗很小的時候,就去發現它。利用一些望遠鏡,然後專業的巡天(計畫)來搜尋。現在大概95%以上的彗星,都是,大概都是這些專業的巡天計畫所發現的。

科學界研究,平均要發現1000個近地個小行星,才會有1個彗星。憑藉著努力不懈的觀察,臺灣總計發現將近400 個的小行星、1顆近地小行星以及1顆彗星;在亞洲,算是天文界發現太陽系小天體最活躍的地區。

2007年東森電視台《科學大解碼》第一期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