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賴炎生-實事求是,解決電力電子與馬達驅動控制實務問題

108/04/18 瀏覽次數 2739

「你去念電機,將來我們一起拚事業!」因為哥哥的一句話,從嘉義北上,來到繁華熱鬧卻又陌生的台北城,國立臺北科技大學電機系講座教授賴炎生秉持著「人人有路透長安, 坦坦平平一直看」的樂觀精神,憑藉著自身努力與諸多貴人協助,致力電力電子與馬達驅動控制領域技術發展。

 

求學之路從不安於現狀 提升自我學識涵養

 

小時候家中務農,父母忙於繁重的農事,家境並不是很好,因此,國中畢業後,雖然也考上臺南一中,最終仍選擇國立臺北工專五專部(今國立臺北科技大學)電機科,希望在畢業之後能夠馬上工作,分擔家計。賴炎生表示,當時對於自己是否對電機領域有興趣,其實並不清楚,但是既然入行了,就要盡全力在這個領域發光發熱,因此,非常認真的將老師開出的原文書單,一本接著一本,逐字查詢字典苦讀,「以前都是坐在木製小圓板凳上讀書,坐到屁股都快開花了!」賴炎生笑著說,終於皇天不負苦心人,當初是最後一名考進電機科的他,卻是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績畢業。

 

五專畢業後,賴炎生考上預官,展開軍旅生活,由於同袍大多是臺大、清大或是交大畢業,學識涵養豐富,在專業表現上十分出色,進而激起他的求知慾。賴炎生表示,讀最多書的時期便是在當兵的時候,那時會詢問同袍曾經修過哪些課?用什麼教科書?放假時再從嘉義,坐車到臺北重慶南路買書回去研讀。「他山之石可以攻錯,你要找到這麼多優秀的人一起生活是不容易的,而當兵就給了這樣一個機會,讓我能累積知識,提升自我能力。」

 

賴炎生就讀國立臺北工專電機科四年級時,便已考上電子工程類普考,畢業時又順利取得電機工程類高考;因此,在退伍後,即前往交通部高速公路局擔任公職人員。然而因為個性關係,並不喜歡公職環境。在工作一年後,決定報考研究所,重返學界。民國76年,取得國立台灣工業技術學院(今國立臺灣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研究所碩士學位,並且回到母校國立臺北工專擔任講師,開啟教學研究服務生涯。

 

遵循實事求是精神,與時俱進學習

 

科技日新月異,技術不斷推陳出新,漸漸地,賴炎生感到碩士學歷似已不足以讓他在電機領域有所突破,便興起出國留學的念頭,後考取公費留學,遠赴英國布里斯托(Bristol)大學攻讀博士。當時留美風氣較盛,選擇前往歐洲的學生非常少,所以他在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Georgia Tech)與英國布里斯托大學兩者之間做抉擇。最終選擇布里斯托大學的原因,是因為令他十分崇拜的教授在此任教,賴炎生說:「教授曾指出在電力電子領域頂尖期刊IEEE所發表的文獻,有哪些錯誤之處,並且提出正確結果應是如何,看完文章後十分佩服,決心投入他的門下做研究。」

 

賴炎生的指導教授做實驗十分嚴謹,會將模擬與實際量測結果的圖進行比對,力求理論與實務相符。實事求是不為發表期刊論文而做研究的精神,深深影響賴炎生,「每當我提出想法時,老師都會問我『What's new?』,對業界有什麼幫助,並且要提出理由說服他。」因此,所做出的研究成果都是可以實際應用,用以解決業界問題,而非無病呻吟。

 

相較於搶新搶快的學術氛圍來說,英國的學術環境是比較踏實的,當賴炎生做出初步成果想發表時,他的指導教授並不同意,認為他不應只是抓到一個點,應該要將整個面完整的呈現,因此,雖然畢業時尚未發表任何研討會或期刊論文,但憑藉著實事求是的態度,也讓賴炎生之後發表的博士學位相關論文,獲得英國期刊IEE年度最佳論文獎-約翰霍普金森獎的殊榮。

 

產學合作解決實務問題

 

致力於解決業界問題的賴炎生,個人網頁羅列近百項業界計畫,與美國、日本、新加坡和國內的公司皆有合作。談起產學合作的心得,賴炎生表示首先要明白公司企業並非慈善機構,任何形式的合作都會追求利益;再者,要了解自己和對方的優缺點以及限制,「要獨立做出一個產品,我們比不上業界,因此,合作都是以解決問題、發展技術為主。」

 

深受英國「務實」精神影響的賴炎生,分享與日本廠商合作的小故事,「那時和日本合作研發光碟機的馬達驅動器,合約只要求馬達要能達到指定轉速,但我們預想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問題,例如高速轉動中突然終止,可能導致切換元件過熱冒煙的問題;也考慮到光碟機突然停止後,再次運轉的情況。」認真務實的態度,令日本廠商十分驚豔,開啟迄今未曾間斷的產學合作。

 

看見核心問題為解決問題之首要步驟

 

研究之路並非一帆風順,總會有卡關的時候,賴炎生表示如何看見真正的問題是最重要的,「『見、識、謀、斷、行』之中,看見問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找到關鍵點,所做的努力才不會徒勞無功。」以馬達燒毀的例子來說,線圈絕緣被破壞是待解決的問題,但背後真正的問題可能是電纜線過長、切換頻率過高或是脈衝寬度調變方式不對造成突波,因而燒毀絕緣材料。若只看表面問題,把絕緣材料加厚,而未解決核心問題,馬達依舊會燒毀。

 

另一個突破難關的良方是團隊合作,一群人集思廣益,互相交流,往往能激發出不一樣的想法,「曾經有一個實驗,我做了一個多月都沒有成果,有一天與其它領域的同仁喝咖啡時,聊起實驗近況,對方點出會不會是量測儀器出問題,回去一測,真如此!」賴炎生說,一個人再怎麼厲害總有極限,做研究應要放開心胸,不吝與他人討論分享,激發更多火花,得以攻錯。

 

知識傳承回饋社會,以啟新世代

 

求學過程中,深受優秀老師們所啟發的賴炎生,在往後的教學生涯中,都會時時提醒自己:「莫道是他人子弟,當看作自己兒孫。」,期許自己的教學內容能夠啟發學生,創造新的世代,就如同他所敬佩的老師一般。未來也希望將自己的知識化為文字,出版成冊,作為知識上的傳承,對啟發新世代(Inspire the next generation)略盡棉薄之力!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