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調控精神與情緒的操盤手–多巴胺轉運體
104/03/06
瀏覽次數
25130
張志玲
|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文字整理)
對於思覺失調症的診斷,全球精神科醫師常以美國精神醫學學會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準則》為依據,自1952年第1版以後,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就定期集會修正準則內容。至2014年為止,對於該病症的診斷已有共識:凡出現幻覺、妄想、胡言亂語、神情呆滯,或行為凌亂者,應懷疑可能罹患思覺失調症。
如果上述症狀會造成發病前生活功能的退化,就達到疾病診斷的標準。而這病症在生理病理學的研究上也有一個致病共識:其病理與大腦分泌的神經傳導物質 – 多巴胺(dopamine) – 的運作失調有關。
多巴胺是大腦分泌的數十種神經傳導物質中的一種,我們的精神穩定與否、情緒是否亢奮或沮喪,與多巴胺濃度有關。健康者大腦中的多巴胺濃度會維持在一個平衡的狀態,如果濃度過高可能導致精神症狀而與思覺失調症有關,濃度過低則可能導致帕金森氏症。
若想知道大腦的多巴胺濃度,可以利用特殊的腦部照影技術,在神經突觸間隙及其前後方的突觸前神經元和突觸後神經元上監測,以間接探知多巴胺濃度。當突觸前神經元分泌多巴胺後,多巴胺會在幾毫秒內通過神經突觸間隙,與突觸後神經元上的特殊接受體結合,進而刺激突觸後神經元引發種種改變。
奇妙的是,在突觸前神經元末梢上另有一個多巴胺轉運體,它會把神經突觸間隙中的多巴胺回收汲取至突觸前神經元,然後重複使用。這一回收機制使得巴胺轉運體具有調控多巴胺濃度的功能,也因此讓它成為調控精神與情緒的操盤手。
為了解更多訊息,成功大學醫學院暨附設醫院精神科陳高欽醫師做了一個長期觀察研究。他以單光子影像斷層掃描照影技術,比較47位尚未用藥的思覺失調症初期發病者與112位健康受試者腦部紋狀體上的多巴胺轉運體可用性,獲得結論是:兩組人的多巴胺轉運體可用性並無差異;混合兩組人觀察時,女性的多巴胺轉運體可用性比男性高。
這結論印證了這病症的臨床研究結果:男性與女性發病年紀不一樣,男性比較早,女性比較晚。另會讓人產生一個聯想:性別因子可能在這裡扮演著某個角色,女性可能因為多巴胺轉運體可用性比較高,所以可以調節過高的突觸多巴胺濃度,一直到調適不成後才發病,因此比男性的發病時間晚。
研究也發現,多巴胺轉運體可用性會隨年齡的增長而愈來愈低。這與突觸後神經元接受體的研究結論相符,即多巴胺接受體可用性會隨年齡的增長而慢慢降低。
陳醫師的研究樣本是當時全世界相關研究中數量最多的,為確認結論的正確性,他又把1960~2010年以來全球僅有的7個研究結果(包括這研究)彙整起來統合分析,發現結果仍然一致,腦部紋狀體多巴胺轉運體的可用性在未用藥的思覺失調症初期發病者與健康受訪者間並無差異。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15年3月,507期,72 ~ 73頁
神經傳導(5)
思覺失調(5)
思覺失調症(2)
精神分裂症(2)
多巴胺(15)
性別(19)
年齡(2)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3/09/27
從名字就能猜出「你幾歲」!AI 如何做文字探勘?
郭羽漫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2/14
在火車上做實驗!「科普環島列車」讓小學生學習科學也增廣見聞——專訪周中祺副教授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9/30
為什麼 COVID-19 沒有引發糧食危機?——揭開全球糧食市場的抗疫祕訣
劉品萱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1/01
倫敦鐵橋與三隻小豬—工程與STS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