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觀賞水族產業
101/01/05
瀏覽次數
26414
黃之暘
|
臺灣海洋大學水產養殖學系
長久以來觀賞水族多以熱帶魚或其他水生動植物為主,因此一提到觀賞水族,許多人腦海中會立刻浮現五彩繽紛的珊瑚礁景觀,或坊間常見的孔雀魚及神仙魚。
針對現今全球觀賞水族市場的調查發現,除淡、海水觀賞性物種高達數千種外,伴隨著觀賞水族產業的發展,似乎突破了玻璃水槽與水域飼養的限制,朝向多樣與活潑的方向迅速擴展。
目前市場多有以特定棲地或生態為造景的飼養概念,並分別以陸生缸與兩棲生態缸的造景形式呈現,明顯擴充觀賞水族的涵蓋範圍。因此,舉凡水域環境中的藻類、植物、脊椎與無脊椎動物,其他如昆蟲與蛛形綱等節肢動物,甚至是兩生類與爬行物種,都因為飼養環境相仿、管理技術接近,以及都在水族館或相關寵物店中展售,並在技術與照養資材相近且可共用的狀態下,讓觀賞水族市場在全球許多地區與國家,成為消費人口僅次於犬貓的第三大寵物市場,歷年消費金額更高達數百億美金。
觀賞水族產業不僅消費人口眾多,產業關聯層面與賴以維生的勞力人口,更緊密牽動著整體產業發展。歐盟、北美與亞洲特定國家,都是觀賞水族主要消費市場,而剛果盆地、亞馬遜雨林與東南亞地區,以及具有豐沛水域生態及物種多樣性的東非三大湖區與熱帶珊瑚礁區域,則成為主要的生產環境。
亞洲地區由於兼具豐富野生動物資源、低廉生產成本與較為穩定的氣候,因此成為觀賞水族市場活體生物的主要供應來源。其中淡水觀賞性物種,藉由繁殖供應占有超過全球泰半的消費量;至於海洋觀賞性物種,菲律賓與印尼兩國更提供全球9成以上的物種與數量。
觀賞水族具有諸多面向。從產業特性觀察,不難發現活體生物的生產、供應與貿易流通,成為密切牽動產業發展的主要關鍵。若由產業分層與涵蓋範圍評估,又可細分為野生動物採集、活體生物蓄養、運輸與銷售、飼養資材的設計與生產、營養供應與飼料開發,甚至繁殖培育與品系改良、精緻化及提高附加價值等。正如體色璀璨耀眼的眾多物種一般,觀賞水族就正如同農業中的花卉園藝,具有令人無限期待的發展潛力。
觀賞水族的新定義
回顧近20年全球觀賞水族的發展,可發現此一產業早在十幾年前便脫離純粹水生生物飼養的範疇。因此以固定水體栽植或飼育水生動植物為主的定義,被認為是狹義的觀賞水族。若要針對現在觀賞水族產業實態加以定義,恐怕必須包括水生節肢動物、軟體動物、腔腸動物、棘皮動物、兩生類與爬行動物等廣義定義的觀賞水族。
除了飼養對象的多樣性外,近年來飼養觀念與環境也有明顯轉變。除可依據飼育環境與水體所占比率,區分為全水域、兩棲生態與陸生環境外,橫跨室內外的造景環境,也分別以池塘、景觀溼地、生態櫥窗或一般人較熟悉的玻璃及壓克力水槽等形式呈現。
在飼養觀念上,僅為提供欣賞與休閒娛樂的觀念,也逐漸被講求環保生態與棲地景觀,或風水布景等概念所取代。例如以往在水族箱中飼養各式不同來源與屬性的觀賞性水生生物,藉以滿足消費者的感官樂趣。但現在的觀賞性水槽,不但飼養物種的搭配組成,多有物種及生態層面的謹慎考量,飼養對象也由原本的觀賞魚類,轉為以棲地模擬或營造特定景觀為主;往昔做為主角的觀賞魚類,甚至成為陪襯於特定生態中的零星妝點而已。
產業規模與發展趨勢
單就產業發展主軸的活體生物生產、供應與貿易流通統計估計,我國各種淡海水觀賞性物種的進出口貿易便高達數十億新臺幣,若再依據其所牽動的周邊產業規模與比例計算,推估我國觀賞水族產業在全球貿易市場上更有高達數百億的產值。然而與犬貓等寵物市場相較,排名第三的觀賞水族仍有極大的發展空間,因為自90年代後期,每年便有超過10%的穩定成長率,不難想見觀賞水族產業的發展潛力。
亞洲在全球觀賞水族產業中,同時扮演著生產供應與消費的重要角色,除新加坡供應全球近四分之一的淡水觀賞魚外,整個亞洲區域也牽動著活體生物供應、器材生產、飼料製造等多元面向的市場。未開發與開發中國家是觀賞水族市場的活體生物採集、繁養殖培育、相關資材製造生產等主要供應源,而歐盟、北美與日本則是全球觀賞水族重要的消費市場。
觀賞水族之所以能形成產業發展的群聚效應,主要來自產業的獨特屬性。這項產業除具全球消費需求與貿易市場外,其生產及消費層面也具有高附加價值,及新科技產業的特性。另外,在形態與規模上也隨時空的推移而有微妙的轉變,若能充分掌握發展趨勢,便不難切入市場,並扮演不可取代的特殊角色。
近年觀賞水族的發展,多朝向小型化、生態化、資訊化、專業化、精緻化等方向。其中小型化與精緻化相互為用,讓具體而微的觀賞水族飼養充分融入家庭、學校,甚至是個人化的寵物飼養。生態化則在建立正確的飼養觀念,讓水族愛好者能由物種保育、生態環保、動物福祉等層面,感受有別於單純休閒的飼養樂趣。資訊化則明確凸顯產業所兼具的流行特性,並在專業化的引導下,讓觀賞水族成為充滿教育與知識傳播的活動。
觀察近年來的觀賞水族飼養,可發現不論是淡、海水飼養,都以生態角度出發,並藉由棲地模擬或生態營造等方式,重現諸如東非礁湖、南美雨林或熱帶珊瑚礁等棲地環境,同時搭配可呈現互動關係的特定物種,塑造在水槽中仍能呈現物種專屬的微棲地的特殊景觀。為了在有限水體下穩定而持續地飼養,必須在照養資材與相關技術上深入探討,相關資訊也在即時性與普及性的專業畫報期刊、網頁、討論區等電子媒體,甚至同好專屬的俱樂部、學會等廣泛呈現並迅速傳播。
貿易市場與產業競爭
觀賞水族具全球消費需求與貿易市場規模,因此擁有野生動物資源、專業的繁養殖技術、相對低廉的勞力,以及相關產業已有基礎的開發中與未開發國家,便成為主要供應源。擁有成熟市場規模與消費能力的歐盟、北美與亞洲國家如日本、新加坡、臺灣等,則是主要的消費市場。
新加坡具備便捷的航空運輸與適中的地理位置,很適合做為馬來西亞、印尼等觀賞水族生產大國貿易的窗口,但在產業草創初期,該國政府卻鮮少對觀賞水族產業採行精準的規劃及大力支持。然而在清楚認識觀賞水族產業的全球發展潛力後,新加坡政府便透過對貿易市場的完整評估,確認主要消費市場與對象,另依據其產業技術水準與物種特性,針對市場銷售進行評估。
評估結果建議:業者應盡力拓展具相對豐沃利潤與發展潛力的歐盟與北美市場,同時為業者篩選繁養殖對象與種類,以避免與印尼及馬來西亞做同質競爭。如此一來,除為業者開創商機外,也建立了全球貿易供應鏈中心的特殊地位與角色。因此,當今觀賞市場由新加坡供應商所提供的精緻小型鯉科、卵胎生鱂魚、亞洲龍魚等,都有較為穩定的優異品質。
除新加坡外,近年來印度、越南、以色列及希臘等國在全球市場中的崛起,也與新加坡如出一轍。例如印度在積極發展觀賞魚的出口貿易前,便已針對其東北部豐沛的觀賞水族資源深入調查;越南境內的觀賞水族產業起步雖然甚晚,但在經過評估後,直接切入硨磲貝與海馬的繁養殖培育,相關的生產活動可在符合資源的永續合理利用,並兼具動物福祉與生態平衡下進行,讓保育的海馬成為貿易市場中主要的合法供應來源。
以色列則嗅出歐盟市場對錦鯉、金魚等溫水性觀賞魚種的龐大需求,但苦於相關疾病的肆虐與幾近嚴苛的檢疫規範,在銷售供應上備受限制。因此,積極發展特定溫水性觀賞魚的繁養殖技術,並在安全認證的飼養環境下,提升繁養殖的品質,以專門生產供應歐盟地區此一利基產品。
本土優勢與全球定位
觀賞水族產業在臺灣發展的時間超過50年,從早期的金魚、錦鯉,乃至於近期的非洲礁湖慈鯛、南美短鯛與河產慈鯛,以及多種類的水生植栽與觀賞性甲殼類,除為產業創造豐厚收益外,也建立了本國產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特殊地位。時至今日,只要提及具高品質與穩定品系的七彩神仙、觀賞性蝦類及水生植栽造景,臺灣在亞洲甚至全球觀賞水族市場中,多具較為領先的地位。
此外,本地業者於東南亞地區所進行的投資、技術交流,以及與鄰近地區伙伴的良好互動,也提升了臺灣觀賞水族在國際市場上的生產、製造與資訊傳遞上的專業形象。
專業且迅捷的資訊傳遞與高品質的生產水準,讓臺灣觀賞水族產業,不論在活體生物的培育、蓄養、貿易供應及照養器材的生產製造上,都有極為突出的表現。而其主要的發展動力,除了本土水產養殖的純熟技術外,能敏銳察覺消費需求與市場偏好,設計與生產理念不斷地與時俱進、推陳出新,讓臺灣不論在飼料、飼養設備、水質控制、照明器材等的設計研發與生產上,都獲得高度認同。因此從委託設計、生產製造或以自有品牌行銷,屢屢在國際市場上創造亮眼成績。
觀賞性水生生物的培育生產與銷售供應,雖在量值表現上僅占整體產業的十分之一,卻因為具有牽動產業發展方向的關鍵地位,加上投資成本有限、對資源倚賴性低,以及具明顯附加價值和銷售利潤,因此在世界各國發展精緻水產養殖或農漁產品時備受矚目。目前供應全球貿易市場活體生物的國家超過百餘國,其中多以擁有野生動物資源並具穩定產業發展的南美與亞洲為主。
與印尼、馬來西亞、印度、菲律賓等國家相較,臺灣擁有領先的高科技優勢,卻因為缺乏野生動物資源,難以與彼等低廉生產成本相抗衡,因此必須針對特定物種進行策略性的計畫培育。與具有便捷運輸及地緣屬性的新加坡相比,臺灣在供應商品的多樣性、包裝運輸技術及專業資訊的提升上,仍有頗大的努力空間。
以臺灣向來自豪的非洲礁湖慈鯛為例,除須謹慎斟酌物種的專業資訊,標示物種確認完整學名、正確產地等專業資訊外,其他如穩定維持培育親種與繁殖子代的種類、品系與多樣性等高科技,都是確保本土商品在全球貿易市場中擁有高度附加價值與競爭潛力的主要關鍵。
觀賞水族的發展前景
涵蓋範圍日漸擴增、規模愈形壯大的觀賞水族產業,隨著活動與飼養對象的多樣化,已突破了傳統單純以固定水體飼養水生生物的限制,而朝向不同寬度、廣度與深度盡情發揮。因此不論是模擬雨林或礁湖的生態造景,或是專注於形質特徵培育的孔雀魚或七彩神仙品系,都凸顯了觀賞水族產業在發展上的特殊意義與價值。
此外,隨著專業資訊與技術的提升,也使觀賞水族產業由原本單純提供飼養樂趣的休閒活動,逐漸展現其在生態教育、生物和環境知識與動物福祉的關懷,進而推升觀賞水族飼養在寵物市場中的地位。
觀賞水族產業具有極為複雜的分層,同時所涉及的範疇涵蓋生物與照養資材,每一環節銜接緊密且互有關聯,並明顯倚賴專業技術與即時資訊。因此觀賞水族產業絕非局限於水族館的消費活動,或只以一般愛好者所擁有的水族箱與飼養對象呈現。觀賞水族市場在今日已發展成僅次於犬貓的第三大寵物市場,產業與消費市場的持續成長,也讓觀賞水族有了多樣性的表現。
觀賞水族是水產養殖活動最具體且精緻的應用表現。臺灣擁有領先全球的技術,若能使觀賞水族產業朝向農業中如蘭花般的精緻園藝發展,相信除能創造具有高度附加價值的產業外,因其對水土資源的依賴較低,又可兼顧生態保育、物種多樣性與動物福祉,加上臺灣的養殖高科技與資訊先進技術,必能把臺灣的觀賞水族產業推向專業領域,並賦與全球貿易市場中領先的競爭優勢。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12年1月,469期,32 ~ 39頁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4/09/30
從田間到餐桌:冷鏈物流保鮮的秘密
李元傑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6/30
別讓防曬美意變環境負擔!看農業廢棄物如何變身科技材料,吸附水中有害環境荷爾蒙
余國賓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教授
儲存書籤
114/07/30
普通人也能打造屬於自己的「公民電廠」?太陽能板,小水力發電......從消費者變成發電者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5/16
為什麼偏偏是你中招?你是網路詐騙犯眼中的「完美受害者」嗎?
李元傑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