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體保生的學術研究之路

106/10/19 瀏覽次數 1730

曾馳騁於球場、夢想打進NBA,但是人生卻在一次又一次的大轉彎後,進了學術圈,並拿下科技部傑出研究獎,他就是元智大學管理學院(財務金融學群)的黃嘉威副教授,雖然放下了籃球夢,卻將運動家的精神發揮在研究路上。「擇你所愛、愛你所擇。」他說,人最需要了解的就是自己,無論做什麼,都是自己的選擇,因此要努力去做。 

 

青春的覺悟  

 

生長於花蓮的黃嘉威有個充滿運動氛圍的家庭,父親是高爾夫球教練,母親經營高爾夫用品店,他不諱言父母曾想栽培他成為高爾夫選手。「但小時候覺得高爾夫是老人的運動,所以就跑去打籃球。」他笑說,還好父母不限制他做什麼。當他選擇要打籃球時,不想只是玩玩而已,而希望能專精深入,偏偏住家附近國中學區的籃球隊並不強,為此他媽媽還學孟母三遷把戶籍遷到她朋友家,讓黃嘉威能夠跨學區就讀。他終於進入了渴望的籃球校隊,也努力拚到先發球員的角色,並以體保生的身份直升花蓮高商資料處理科。

 

「若非會打籃球,我可能沒學校可念。」黃嘉威不諉言自己並不愛念書,國中成績不好,即使念了高商,也都在練籃球,不太念書,只有「程式設計」和「數學」兩科表現較好。「可能自己喜歡比較邏輯性的東西吧,即使沒太用功,這兩科成績也壞不到哪去。」然而,如願以償成為籃球員的他,卻慢慢萌生放棄籃球的念頭。「當初愛上籃球是因為看麥可喬登打球,發現籃球可以這樣打!也有了去NBA打球的夢想。但是,高中時幾場征戰下來,發現自己連台北球隊都打不贏,怎麼可能進得了NBA?」

 

「台灣至今仍沒人打進NBA,就算林書豪也不是台灣養成的,他是美國體系訓練出來的,吃的食物也和我們不一樣。」放下籃球夢的背後,是黃嘉威接受現實與重新探索自我的勇氣,他也意識到必須為自己的未來做打算。「當時同學間的升學風氣頗盛,我想若只有高中畢業可能也找不到好工作。」因此決定繼續升學,並跟同學一起到補習班苦讀。後來考上歷史悠久、辦學嚴謹的台北商專(現為國立臺北商業大學)二專部企管科,等於一腳踩進了財金相關的領域。

 

一步步探索自我

 

台北商專期間,黃嘉威開始接觸原文書,一開始是有點吃力,但慢慢也適應了。只是,他也體悟到自己並不適合繼續唸企管。「企管是泛管理學,包括行銷管理、資訊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生產與作業管理等。所以企管要學的東西很多、很廣,過程中需要廣泛收集資料、整理資料,感覺較難聚焦。而我比較喜歡能深入鑽研一個主題、並找到明確答案。因此發現自己屬意的是企管中的財務管理,畢竟財管大多會有個確切的答案在那裏。」

 

二專畢業後,黃嘉威覺得至少要有大學的學歷,故決定再升學,並考取淡江大學二技部財務系。「財金課程就是我喜歡的,它需要大量運算與實證研究,而大部份課程也都有標準答案在那裡,等待你去挖掘。」而原本只想拿到大學學歷的他,後來怎麼又攻讀碩士班呢?「我意識到『大學生』只能被動地從老師那裡接收知識,像在打基礎,對於這些知識要怎麼應用,往往一知半解。除了學得不夠深入外,也好像沒真正探索到什麼東西。若是『研究生』就能去探索議題,有比較大的發揮空間,這對我來說滿有吸引力的。」

 

經一番努力後,黃嘉威成為元智大學財金所碩士班的第一屆學生。「念碩士班時,我花了很多時間在寫論文、跑資料,而指導教授陳聖賢老師帶給我很深刻的影響。陳老師望之儼然,即之也溫,雖然研究態度很嚴謹,但對每位學生也很關心,會給學生『適當的訓練』,因為他知道學生若要步上學術這條路,就需要有非常扎實的底子。」碩士班畢業後,他先去當兵。退伍後其實還不太確定未來的方向。偶然在就業博覽會上投出履歷,就獲某知名企業財務部的聘任,但因上班地點在深圳而放棄了。

 

後來陳聖賢老師來電關心他退伍後的動向。「老師說我的碩士論文品質超乎他的預期,退伍後若想繼續做研究,可以去找他。」黃嘉威於是認真考慮是不是要念博士班,同時回想自己寫碩士論文階段其實還滿快樂的,因而決定繼續升學。他先在陳聖賢老師實驗室裡擔任一年的研究助理,慢慢喚回了往日的研究魂,隔年就考取台大財金所博士班,重返學術研究路的同時,也面臨了更巨大的考驗。「很多東西不像以前只要念一念就能瞭解,而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在修課、資格考、接受更嚴格的學術訓練。」

 

要做,就做到最好 

 

博士班畢業後,黃嘉威回母校元智大學任教,至今已七年。他笑說一開始從學生身份轉換成老師,確實需要時間適應。「當學生時,你不想聽,可以不要聽。但當老師時,你講的每個環節,都必須讓學生聽得懂,憑直覺教書是不行的,需要有經驗的累積。所以任教初期花很多時間在教學方法的調整與摸索上。」此外他也積極從事學術研究。2015年4月他與三位學術夥伴歷經四年所完成的〈CEO的過度自信與金融風暴〉成功發表在全球排名第二的頂級財務期刊《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上。而後也因此榮獲105年度傑出研究獎,是私校管理類唯一獲獎者。

 

黃嘉威表示,過去解釋金融風暴的文章很多,多數觀點都集中在銀行本身的特質,包括銀行系統是不是出問題?法規是不是有漏洞?鮮少有人去探討CEO特質的影響力。後來我們也證實CEO特質確實是引起金融風暴的主要成因之一。而《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的篩選制度相當嚴格,投稿論文在第一輪被拒絕率超過90%,但獲選的10%在第二輪也會再淘汰一半。當初〈CEO的過度自信與金融風暴〉通過第一輪篩選後,評審也針對論文提出幾個關鍵問題,希望他們解釋並進行修改。

 

「這些評審都是頂尖的學者,看問題的角度跟我們就是有落差,他們的提問也拉高了我們作者群的視野,畢竟這些問題是我們當初沒想到的。而他們在提問時不會給一個可能的解釋方向或先提出假設,我們必須自己尋找方向來解釋它。若答辯方向錯了,在第二輪可能就被刷來。」黃嘉威認為,一篇好的文章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你提出的『議題』必須很重要,至少對現在、未來要有一定的影響性。二是,要『創新』,不管是在文章的實證方法、假說的推論或使用資料上,至少要有一個環節是創新的。最後,如果論文的『結果』有點顛覆性,那這也不失是一篇好文章了。」

 

當年,黃嘉威在淡江大學最重要的人生際遇,就是與現在的妻子相遇。如今,兩人同在財金領域奮鬥,一路扶持,相互砥礪。「她在銀行上班,看她在金融界那種高壓環境中這麼努力,我就沒理由偷懶,畢竟她一直在成長,我也不能怠惰。」近年世界金融市場震盪很大,黃嘉威會先以所學提出假設,事後再去驗證金融市場的變化是否與所學一致。過程中會與妻子討論,分享彼此所學習到的理論。

 

他覺得金融市場的動盪只會越來越劇烈,但卻樂觀表示:「不確定性就是風險,若我們只把風險當作風險來看,這世界並不會變得更好。那,能不能把風險當成是一種投資?我們有沒有可能去投資風險、從風險當中去賺取應得的期望報酬?」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相信黃嘉威未來會找出更多觀看金融世界的犀利觀點與多元角度。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