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7/29
輸血回春是真的? 啟動幹細胞的關鍵蛋白質 GDF11
陳彥諺|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由相關研究顯示,我們的警示時間只要提早0.5秒,就有機會避開60%的追撞事故;如果能把時間提早到1.5秒,則能避開高達90%的追撞事故。換句話說,只要能在發生碰撞意外前的關鍵時刻提醒駕駛人,讓他有反應時間、操控車輛,就可以大幅降低交通事故的發生,並確保行車安全。事實上,這也是產學機構積極投入的重點,並以建立一個可以監控駕駛人狀態,並且適時提出警訊的疲勞風險預測模型。
為了確保疲勞風險預測模型的準確率,必須從幾個面相開始蒐集、分析與利用數據資料:
透過疲勞風險預測模型,除大眾運輸工具業者可以最具經濟效益的方式提供更安全且智慧的乘車體驗外,汽車品牌商也可以透過此系統協助駕駛者預防疲勞駕駛的狀況發生,甚至可與保險業者合作,提供個人化的駕乘保險。
累積足夠的數據資料後,疲勞風險預測模型可望從工具變成系統平台,透過開放應用程式介面(API),界接其它有助於提升駕乘體驗的應用服務,例如更多元化的智慧聯網裝置、智慧車載系統、智慧零售平台、智慧交通平台等,打造一個以駕駛者與乘車者為核心的嶄新駕乘體驗。
展望未來,隨著數據資料的增加,單純透過先進資料分析或是機器學習等技術,已不足夠應付目前的問題,確實是需要進一步導入人工智慧技術,優化疲勞預測風險模型的準確率,並且針對不同駕駛人提供專屬的體驗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