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大腦功能研究先驅 David Ferrier 誕辰

109/01/13 瀏覽次數 3560
David Ferrier 誕辰David Ferrier 誕辰
 
《Brain》期刊創立於1878年,是神經科學領域中最重要的期刊之一,近幾年來,其影響指數(Impact Factor)在上百本的神經科學期刊中一直是名列前茅。而《Brain》期刊的創刊人之一大衛.費里爾(David Ferrier)對人類大腦的分區和定位,則被評為近50年來神經生理學界最偉大的貢獻。
 
費里爾1843年1月13日出生於蘇格蘭的亞伯丁(Aberdeen),在亞伯丁大學念書期間主修邏輯與哲學,並於1863年以第一名成績畢業。之後,費里爾在老師Alexander Bain的推薦之下,到德國某間神經生理學的實驗室工作。學然後知不足,所以他再進入愛丁堡大學醫學院學習醫學,並在執業的過程中認識了學術生涯中最重要的兩個夥伴──傑克森(John Hughlings Jackson)及克里頓-布朗恩(James Crichton-Browne)兩人。
 
費里爾和傑克森都定期出席由克里頓-布朗恩舉辦的神經學會議,當時他們用電流刺激動物的腦部,來了解腦部運作的方式及其功能分布。在這之前,德國解剖學家Gustav Fritsch 和神經學者Eduard Hitzig則已透過實驗得知,對狗腦部不同位置施予直流電刺激時,可讓不同部位的肌肉收縮。以此結果為基礎,費里爾和傑克森假定大腦管控動作與知覺是分屬於不同的位置,並用鳥類、兔子、貓等動物進行實驗,以證實他們的假設。
 
後來費里爾更一改神經學實驗的傳統,用交流電去刺激動物腦部,觀察其行為變化。費里爾認為,雖然有些物種的腦部有特別發達的部位,但不同的動物間,腦部的分區是大致相似的。費里爾還試著以靈長類的腦部做實驗,希望能將實驗成果類推到人類身上。例如他刺激猴子的大腦皮層,找到了能夠控制肌肉、做出行走或抓握等動作的部位,還發現顳葉(temporal lobe)與聽覺有關,及鄰近的鉤回(Uncus)是掌管嗅覺等功能。為了更精確了解大腦的作用,費里爾甚至進行了「去腦實驗」,以區分反射動作與自主運動。
 
1876年,費里爾集結了所有的研究成果及實驗發現,出版了《大腦的功能(The functions of the brain)》一書,並在畫家Ernest A. Waterlow的協助下,繪製出精確的大腦分布圖。雖然費里爾畫出的大腦分布圖後來被證實,誤將角回(Angular gyrus)當成了視覺的主要掌管區域(實際上是枕葉),但他的著作仍為神經生理學打下了相當重要的基礎。而於1878年出版的《大腦疾病的定位(The Localizations of Cerebral Disease)》一書,更替需治療腦部受損病患的醫師,提供了相當實用的參考資料。
 
腦神經生理學發展至今,研究重點已從單純的腦部功能分區,轉而探討更細緻的大腦運作機制,如人類認知功能退化的生理機制、大腦與注意力表現之關聯性等。臺灣在腦神經科學領域,學術研究及臨床醫學上未曾缺席並一直致力與國際接軌,探究大腦與神經運作的奧妙。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並與業界合作,結合最新的AI人工智慧以及大腦磁振造影顯像技術,開發出一套能夠模擬、計算大腦年齡的模型,而於國際競賽中獲得了佳績。

參考資料
1. Pearce JMS (2003). Sir David Ferrier MD, FRS. Journal of Neurology, Neurosurgery & Psychiatry. 74:787. 
2. Stefano Sandrone, Elia Zanin (2014). David Ferrier (1843–1928). Journal of Neurology. 261(6): 1247-1248. 
3. J. Wayne Lazar (2013). David Ferrier: Brain drawings and brain maps. Progress in Brain Research. 203: 95-113. 
4. Fritsch, Gustav Theodor 
5. 擊敗康乃爾等名校 陽明的估算腦齡技術奪全球第四 
 
創用 CC 授權條款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本著作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授權條款 授權.

本授權條款允許使用者重製、散布、傳輸著作,但不得為商業目的之使用,亦不得修改該著作。 使用時必須按照著作人指定的方式表彰其姓名。
閱讀授權標章授權條款法律文字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