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培養自身所長,面對人生–方銘川教授
101/12/04
瀏覽次數
16692
范賢娟
|
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
林茂榮
|
攝影
吃得苦中苦
成功大學系統及船舶機電工程學系的方銘川特聘教授,是一位在教學、研究與行政都能奮鬥精進、卓有貢獻和成就的學者。
方教授常保持笑容,親切和善中充滿十足的自信,彷彿是說:「沒有什麼能難倒我!」的確,身為家中長子,他自幼就已經習慣磨練,不問什麼地挑起一切。這種奮鬥無畏、突破困難的堅決和毅力,讓「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句話在他身上活了起來。
不論在校內或校外,方銘川從年輕起就受到重用,常在艱困險惡的情況下挑起一般人會推拒的「不可能的任務」。他在36歲接任成大造船及船舶機械系所主任,後來還曾擔任研發處企劃組組長、教務處副教務長及代理教務長,目前擔任成大漁船暨船舶機械研究中心主任、成大海洋環境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和國科會工程處工程科技推展中心主任。
長年為整體和別人著想的奮鬥和付出,已經成了方教授的個性。榮譽和好處來時,他仍是習慣地歸給團體,然後繼續努力做他認為對團體有益,還需要改進的事。
從無到有,一路奮鬥創造出今天的局面,方銘川沒有迷障、不受眩惑,只有對於「真實」的服膺。在教學方面,他是位心胸開放、視野廣闊,但對於正確理念和標準一絲不苟的老師。他重視全心全意、主動、熱忱的學習,適才適性的發展,更相信紮實的學問底子和認真的態度才是受人肯定之道。
海洋緣,一世情
與海結緣,方教授說可追溯到孩提時期與父親一同釣魚開始。印象已有些模糊,但他喜歡海邊、溪邊,只要有空就自己帶著釣竿去釣魚,對大海也很有親切感。
小時候他的成績不錯,喜歡科學,曾想過要當科學家。不過,方銘川說:「我後來才了解自己雖然是念理工,但實際上更在乎的是動手解決實務問題,是一種工程人員,並不是科學家,兩者還是有區隔的。」
在他讀臺南一中高二時,有一次海軍人員到校演講,提到臺灣艦艇無法自己製造,需要很多專業人才的投入。演講後的幾天,學校的公告欄貼了一張照片,介紹臺灣第1次建造了10萬噸的油輪。方教授說:「當時真的是熱血沸騰,覺得投入這行也實在不錯。」
大專聯考後他成為成大造船系第2屆的新生,他說:「剛開始時還有點不甘心,覺得自己可以進入更好的學校或學系。但是念完一年之後覺得這的確是自己興趣所在,如果轉到其他地方去未必會那麼喜歡,因此也就定下來,在這領域認真學習。」
最優秀的博士生
畢業後他到聯合船舶設計發展中心工作。當時很多人認為他成績那麼好,鼓勵他出國念書。但因家境不寬裕,他掙扎過。後來遇到美國紐約市附近的史蒂文斯技術學院(Steven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來台招生,願意提供他獎學金,方銘川便負笈海外求學了。
史蒂文斯技術學院在造船領域以流體力學見長,在這方面與整體排名第1的麻省理工學院齊名。方教授說:「我原本想去念結構,覺得這是看得到、摸得到的東西,到那邊才發現該校沒有這方面的課可以選,反而有很多流體力學的課。流力相當難,但是如果遇到好的老師把基本觀念講清楚,還是可以很容易掌握要點。」方教授覺得該校的幾位大師就是這樣舉重若輕,讓他在複雜的流力中很快找到入門的方法,打下良好的基礎。他說:「很多結構問題也是要把流力先解決才能處理。」
留學期間他靠打工賺取一些生活費,在刻苦的半工半讀中仍然獲得5門課全得A以上的優異成績。該校校長不但親自召見他,還破例讓他獲得教學助理獎學金。
原本他只想念碩士,但指導教授一直鼓勵他,說:「博士學位將是你進入任何一個好工作的門票,千萬不要錯過。」但他還是在拿到碩士後回成大母系擔任講師,在這一年多當中利用時間研讀理論,研發了一套船舶運動電腦程式。此時更體會到指導教授那句話有道理,於是再回史蒂文斯技術學院攻讀博士,短短兩年便完成論文,成為指導教授收過最優秀的學生。
提升臺灣海事科技水準及國際地位
方銘川取得博士學位返國後一直任教於成大,投身海事科技領域,成為船舶耐海性與操縱性之分析、虛擬實境模擬應用、造船設計、抗流多功能水下遙控載具的專家。他組織整合跨校、跨領域團隊,多方長年苦心孤詣研發出了優良技術,在水下載具、操船模擬系統等都有很好的發展,有許多成功技轉的例子,讓國內的相關研發機構有比較便宜,但功能更好、維修更方便的新選擇。
方教授對船舶耐海性有很深入的研究,是以流體力學為基礎研究如何讓船隻在浪頭當中能夠開得安穩。方教授說:「當年我念書的時候這是台灣未受重視的領域,然而工作10年之後,國人對船隻已經從純粹要求快速,擴展到要求開得安穩,以減少船員與乘客的不適。」目前加上虛擬實境的技術,方教授開發出操船模擬系統,還協助海軍光華六號飛彈快艇計畫,深受國內造船界倚重。
身為學者,方教授向來關心的是提升臺灣海事科技的水準和國際地位,在海事科技上自立自主。這種看淡個人名利的理念,獲得企業家的認同和信賴,齊心合作發展相關技術,讓台灣的水下技術能進軍國際。
方教授最近獲頒成大101年產學合作成果特優教師。曾獲得的榮譽還有國科會傑出研究獎、中國工程師學會傑出工程教授、中國水產學會褒獎狀、成大產學合作貢獻優良獎等。
年輕人應培養自身所長
方銘川認為目前教育系統紊亂、社會變化極快,並非大家都要去念研究所才行,各人還是要找到能力相符的地方去努力會比較好。他奉勸大家,除非自己有興趣又無經濟上的顧慮,否則還是不要為虛榮心去讀博士班。他覺得一般而言,目前的社會碩士就夠了,當年指導教授鼓勵他的話,由於社會形態急遽的變化,現在未必能適用。因為目前博士已太浮濫,倒不如自己培養紮實的學問底子與認真的態度,可能還更容易找到工作,受人肯定。
方教授以「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來鼓勵大家,希望學生能把握學習的機會,讓自己準備好足夠的學識能力,將來才可以發揮自身所長。但關於「自身所長」,方教授並不是狹義的指知識內容,而是希望學生學習時能有更普遍、總括性的認識,最重要的是學會適應環境,鍛鍊解決問題的能力。他說:「今天在學校遇到的是船舶耐海性的研究,畢業後遇到其他社會問題、人生問題,都能用相同的態度去分析、解決,而不是窄化成只能處理船隻問題。」
船舶(19)
電程式(2)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3/12/16
石虎路殺只是個案?餵養流浪犬貓竟可能加速石虎滅亡?
黃宜稜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1/01
倫敦鐵橋與三隻小豬—工程與STS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113/09/30
為什麼 COVID-19 沒有引發糧食危機?——揭開全球糧食市場的抗疫祕訣
劉品萱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9/30
從歷史中挖掘未來:綠豆的基因祕密與氣候生存法則
黃宜稜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