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塗布加工技術
96/10/17
瀏覽次數
22921
劉大佼
|
清華大學化學工程學系
塗布產品種類很多,加工方式也不盡相同。以世界知名的3M公司為例,在5萬種產品中,有相當數目和塗布加工技術息息相關的。國內膠帶業的龍頭四維膠帶公司也有上千種產品。
本文篇幅有限,無法對各類塗布加工技術作廣泛的探討,僅介紹基本塗布技術的發展,以及國內產業升級較為關鍵的兩大類塗布加工技術。目前主流的塗布加工技術,如同其他高科技產品及技術的發展,趨勢應是走向輕、薄、短、小。對塗布加工方式而言,愈塗愈薄絕對是最關鍵的課題。
塗布技術的分類
塗布加工技術因產品的特性不同,種類很多,大致可以分為乾式塗布及濕式塗布兩大類。望文生義,所謂的乾式塗布就是沒有液體出現在整個加工過程中,例如真空蒸鍍是在一真空環境中,以電能加熱固體原物料,經昇華成氣體後附著在另一個固體基材的表面上,完成塗布加工。日常生活中所看到裝飾用的金色、銀色或具金屬質感的包裝膜,就是以乾式塗布方式製造的產品。
但是在實際量產的考慮下,乾式塗布運用的範圍遠小於濕式塗布。濕式塗布一般的做法是把具有各種功能的成分混合成液態塗料,以不同的加工方式塗布在基材上,然後使液態塗料乾燥固化做成產品。在本文中僅討論濕式塗布技術。
濕式塗布技術
濕式塗布技術發展的歷史相當長,但是直到1940年代,才有比較嚴謹的基礎理論分析。從1940年代至今約70年,對於濕式塗布相關的物理現象,大致都已有所認知,以下介紹幾種常見的濕式塗布技術。
浸沾式塗布技術
浸沾式塗布是一種非常簡單的塗布方式,例如希望在水壺的表面塗上一層油漆,只要把有色塗料放在一個大缸子中,然後把要著色的水壺泡浸其中,取出後旋轉一下移去多餘的塗液,烘乾後即得到成品。浸沾式塗布可以用於幾何形狀複雜的基材,但是塗布厚度及均勻度的控制並不太理想,而且生產速度也快不了。
滾輪式塗布技術
滾輪式塗布技術最基本的結構是由3組零件組成︰盛液盤、攜帶輪及傳送輪。盛液盤提供穩定的塗液量以進行加工,攜帶輪靠轉動把塗液帶起,然後傳遞給附著在傳送輪上一起轉動的基材上,完成塗布加工。
滾輪式塗布技術可以有許多變化,例如增加傳送輪的數目,可以減低塗布的厚度,或在滾輪表面上做些改變,用軟的材質,或挖些小洞、小溝槽,有利於不同狀況的塗布。滾輪式塗布造價不高,而且具操作彈性,是一項相當普遍的塗布技術。但是塗布均勻度有時不能達到要求,而塗液中如果含有有機溶劑,也會造成環保上的一些問題。
刮刀式塗布技術
刮刀式塗布的基本架構和滾輪式塗布有點類似,也有一盛液槽,一攜帶輪把塗液帶起,但用一把刮刀來控制塗布量,以進行可達預期厚度的塗布。刮刀可以是硬的,也可以是軟的金屬片,也可以加壓來控制塗布量。
國內目前最流行的就是刮刀式塗布技術,業界所用的刮刀形狀像標點符號的逗點(comma),因此這一類的塗布設備稱為comma coater。刮刀式塗布適用於黏度高的塗液,國外造紙業發展了先進的刮刀式塗布技術,能夠以每分鐘千米(時速60公里)以上的極高速率進行塗布。
柯達公司的塗布技術
以上所介紹的是傳統的塗布技術。在1950~1970年間,執世界照相產品牛耳的美國柯達公司,開發出一系列極具突破性的塗布技術,以下介紹3項由柯達公司發明的塗布技術。
1954年柯達公司發明了狹縫式塗布技術,發明者是貝袞(Beguin)。這項發明的特色是利用一模具擠出一液膜,塗布於移動的基材上。這項塗布技術能否成功,關鍵因素有二︰一是模具要能提供一寬度大,厚度及均勻度合於產品要求的液膜;二是液膜必須完整無缺地塗布在移動基材上,這必須依靠各種力的平衡,如重力、表面張力、液體黏滯力等,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這種技術最大的特點是模具提供的液膜流量是固定的,基材移動的速度也是固定的,如果塗布加工可以平順進行,塗膜厚度可由流量及塗速直接估計出來。這一類的技術又稱為預調式塗布技術,優點是塗布膜的均勻度相當好,塗布速度可以相當快。塗液由模具中流出塗在基材上後迅速進入烘箱,由於大致上是密閉式的操作方式,如果塗液中有揮發性成分,可以減少揮發所造成的污染、品質不良等問題。
貝袞有一項重大的發現,就是在模具下方裝上一抽真空的裝置,利用一點抽氣的力量,在塗液被基材帶走之前稍微後拉一下,使得塗布更為穩定,如此可以塗得更薄、更快。
柯達公司當年製作傳統的照相軟片,必須塗上顯示各種顏色的感光材料,可能有6~8種塗層。如果每次塗一層,在乾燥後再塗一層,則花費的功夫極大,而且如果每一層的生產良率不高,幾層塗下來產品的良率就可能極低。羅素(Russell)等人便發明了一種一次可同時進行多層塗布的技術。雖然把單層狹縫式塗布技術改成同時進行二層塗布的技術是可行的,但是如果要同時塗二層以上,以狹縫式塗布技術而言,各塗層間模具的安排並不容易。
羅素想到一個非常巧妙的方法,他把每層模具直立起來,塗液由下而上,流到出口時因重力會沿斜板流下,因此這項技術又稱為斜板式塗布技術。如此安排使得多塗層塗布的困難度大幅降低,事實上最高可以同時塗15層。這項技術的限制是塗液黏度不可太高,否則難以自斜板流下。多層塗布技術是一個極有效率的生產方式,也具有極高的技術門檻,不是一般塗布公司可以輕易掌握的。
柯達公司開發的這兩項塗布技術,模具非常靠近基材,通常有兩個問題必須克服。一是如果稍有不慎,會造成撞擊或出現其他操作不易的因素;二是塗液必須在很小空間裡作大幅度的轉移,有時會造成塗液不穩定而在液面產生波浪。1970年柯達公司提出淋幕式塗布技術,這項技術是把模具組合拉高,然後利用邊導桿讓液體形成類似瀑布的淋幕,直接衝擊到移動的基材上完成塗布加工。淋幕式塗布目前是世界上生產速度最快的方式之一。
以上介紹柯達公司開發的3大類塗布方式,都必須用到塗布模具,這類技術目前在國內逐漸有廠商採用。
微米尺度濕式塗布技術
隨著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對塗布加工產品的規格要求日益嚴格。以國內當紅的液晶面板產業而言,每一塊面板都必須用到各種功能不同的光學膜,而這些光學膜大多數是塗布產品。這些光學膜所要求塗布加工的規格極高,除了塗布均勻度的高要求外,最大的挑戰是塗層極薄。利用先前介紹的技術要達到微米級的塗層厚度並不容易,尤其是模具塗布,雖是最先進的技術,但其塗層厚度不易達到10微米以下。
清華大學化工系得到國科會的補助,也建造了一條實驗塗布線,進行微米尺度塗布的研究。實驗塗布線的架構基本上包含了4個單元,即︰(1)放捲部分—把基材架上去後慢慢放出,以便進行塗布;(2)塗布頭—可取換式的塗布頭用於測試不同的塗布方式;(3)烘箱—塗上去的液態塗膜可利用加熱或紫外線照射二大種式,使塗膜乾燥或固化;(4)收捲部分—把塗好並已乾燥固化的塗膜基材收起來成為半成品。
目前有2種具有量產潛力的微米尺寸塗布技術。一種是採用輕觸滾輪或微凹版,利用一表面上刻有細微溝槽或小洞的滾輪在一盛液盤中轉動,使溝槽或小洞中填滿塗液,再利用刮刀貼著滾輪的表面刮掉凸出於溝槽或小洞之外的液體。基材與滾輪輕輕接觸,如輕吻一般,使溝槽或小洞內的塗液部分轉移到移動基材上完成塗布。
另一種方式與輕觸式滾輪不同之處,在於供料方式改用一狹縫式塗布模具,如此可以保持密閉式操作,也可以完全確定塗布量與塗布厚度。這個方式與傳統狹縫式塗布最大的區別,在於模具頂到一可變形的移動基材,傳統模具則頂到一固定轉動的背輪。由於基材可變形,可以塗得更薄,但是模具的形狀至為關鍵,如有不適當的銳角,會刮到基材,因此模具外唇的設計是這項技術成功與否的關鍵。目前清華大學化工系正在發展一系列模具最適化設計的工具,期望未來能對產業界有所助益。
奈米尺度濕式塗布技術
塗布技術在塗層厚度上的發展極限,就是塗布單分子層的厚度,可能因物性的需要,至多塗上數十層分子,如此塗布的厚度大概在100奈米以下。這種奈米尺度的濕式塗布技術在1930年代就有實驗室的研究成果,但是到目前為止尚無量產的技術。隨著奈米科技的發展,塗布分子層的技術極具潛力,世界各國也投入大量資源在這一領域,以期取得先機。以下介紹一種深具潛力的奈米尺度塗布技術,即 Langmuir-Blodgett(L-B)鍍膜技術。
Langmuir是1932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1935年Blodgett利用Langmuir的發現,把兩性分子分布在空氣/水的界面上,分子便會如插秧一樣,親水基深入水中,而親油基伸出水面。這時可用阻隔棒推動水面上的兩性分子,使其靠得更密,同時量測水面上分子的表面壓(surface pressure)。分子排列越緊密,表面壓就越大,當表面壓高到一定程度時,可以讓基材垂直於水面上下移動產生鍍膜的效果。上下鍍膜的次數可達數十次,即在基材上鍍上數十層分子膜。
清華大學購自英國Nima公司的L-B實驗塗布機,長寬僅數十公分,已建立了流場觀測系統,可以了解在塗膜過程中的流場變化,以充分了解塗膜的可行性。目前正在進行各項導電高分子的塗布研究,期望從工程的角度出發,逐漸發展出L-B塗膜的量產技術。
本文大致介紹了濕式塗布技術的發展沿革,期望讀者對這項技術有一基本的認識。塗布是一項重要的生產技術,但國內投入研發的資源並不多,如能加速研發腳步,在微米及奈米尺度的塗布技術上積極發展,數年後可能在世界上占一席之地。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07年10月,418期,62 ~ 67頁
蒸鍍(5)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4/01/30
探索地球最古老的固碳機制
皮宏偉
|
國立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
儲存書籤
113/11/29
必須持續開著警示燈 提醒大眾關注科學領域中的偏見問題
單文婷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影音創作與數位媒體產業研究所
儲存書籤
113/10/23
AI 助陣臺語教學:TAIDE 機器人如何提升學習成效
陳彥諺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1/02
從死亡證明書到實驗室:子宮頸癌致病機制的科學爭議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