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橘色科技的發展與挑戰
100/07/05
瀏覽次數
28202
王駿發
|
大仁科技大學校長
最近兩百年來,文明的進步主要展現在科技的發展上,例如18世紀發生的工業革命開始以機器取代人工,隨之而起的是紡織工業、鐵道工業、汽車工業,乃至最近的電腦通訊科技、奈米科技等。
科技發展確實帶來了經濟與生活的改善,但也造成了物質化和貧富懸殊等社會問題,因此許多有識之士高呼必須回歸人本層面和加強人文精神。例如有人提出快樂經濟學,希望能結合經濟學家、心理學家的研究,提升人類生活品質。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卡內曼也透過他的著作Well-Being,闡明快樂心理學的基礎。此外,最近高齡化的問題也使得健康照護科技備受重視。
兩百年來的科技發展,由於過度耗費能源,排放過多CO2,因此有綠色科技的推動,以維護人類生存的環境。現今綠色科技已經是舉世皆知,代表環境能源科技,無論男女老少都能朗朗上口。因此,如果可以仿效綠色科技,再創造另一種顏色科技來代表人類健康幸福和人文關懷的科技,會有助於這一方面的推動。因為有了一種簡單而明白的顏色科技,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參與、投入,也讓更多的人受惠。
何謂橘色科技
橘色科技產業是近期定義的一個新術語,希望成為人文或人本科技的總稱,除了關注與人類健康相關的科技外,也關注幸福科技及人文關懷科技。
橘色科技是一個新顏色表徵,它與保護自然環境和資源的綠色科技不同,是一種關懷人文的人本科技。根據色彩學,橘色是由紅色和黃色結合而來,紅色給人明亮健康,黃色給人幸福溫馨的感覺。而明亮健康、幸福溫馨正是人類所追求的,因此紅色加黃色所產生的橘色,是最適合代表人類健康幸福和人文關懷科技的顏色。
橘色科技甚至可以再延伸為橘色設計、橘色產品、橘色空間、橘色城市、橘色經濟等。
橘色科技的內涵
橘色科技主要包括健康科技、幸福科技,以及關懷科技。若再細分,則包括老人健康安全照護與疾病預防、兒童健康安全照護與疾病預防、受災戶天然災害防治與救援、低收入家庭照護與關懷、身心靈障礙照護與關懷,和人文素養的提升。如果從資訊、通訊新興科技來區分,則包括遠距醫療/行動照顧/家庭照顧、多媒體視訊互動/智慧桌窗/魔鏡,以及健康改善管理/疾病預防/運動休閒等科技產業。
舉遠距嬰兒照護的例子來說,可在家中裝置網路感應系統,利用家中顯示器、攝影機和麥克風所構成聲音辨識和影像動作辨識系統為基礎的監控系統,與父母親隨身攜帶的手機及PDA連結,讓父母能隨時掌握家中嬰兒的一舉一動,一有突發狀況就可做即時的處理。
又如,醫療照護型機器人也是橘色科技的一環。在臨時無法到達現場但需問診的情況下,遠距離看護機器人可以代替醫生對病人問診照料,提供完善的醫療服務;醫生可以透過攝影機得知病人身體情況,即時與病人交談問診,了解病人身體是否不適,以隨時追蹤病情,並在第一時間提醒看護人員提供藥物及看護的注意事項。
又如,麻省理工學院(MIT)所設計的創意愛情杯,杯上裝置LED燈、感應器、網路模組等。當兩人分隔兩地,一方在喝水時,另一方的杯子就會感應發亮,如此可增加彼此在生活上溫馨的感覺。
相關科技與研究現況
橘色科技包括下列幾項:未來計算系統、 醫療/健康照護管理、 社群網路、人類科學、生活創新實驗室、新科學知識和技術、利用視訊分析理解人類行為。
有關橘色科技研發的相關國際單位,包括美國電機電子工程學會的人道關懷科技(IEEE HTC)、國際照護研究服務中心、哈佛大學研究中心、歐盟和卡內基大學等,其研究現況分別說明如下:
IEEE HTC IEEE HTC(Humanitarian Technology Challenge,人道關懷科技)架構是由IEEE協會和聯合國基金會共同組成的,其中主要的兩個合作伙伴是IEEE基金會和英國伏德風基金會(Vodafone Foundation)。
目前IEEE HTC是由委員會(主席和副主席分別是Roberto De Marca和Russell Lefevre教授)負責統籌推動,旗下又分別由IEEE中的各個社群以及IEEE遍布於各地區的分會,藉由IEEE Technical Activity和IEEE Member and Geographic Activity招募更多的自願義工參與,使得HTC的理念能進一步推動至世界各地。
過去幾年,IEEE和聯合國基金會共同致力於人道科技的挑戰,從全球未開發國家中選出37個挑戰領域,最後確定的3大實施計畫,是可靠的電力、偏遠地區遠距健康照護和個人身分健康記錄IC卡。
國際照護研究服務中心
國際照護研究服務中心有下列5項為重點領域:
願景設定
—如何善用科技改善老年人生活品質,並減低老年健康照護的費用。
科技研發
—經由評估老年人的需求,引導並加速科技的研發。
商業模式
—使用驗證過的商業化解決方案來訂定可行的商業模式。
標準制定
—針對老人服務的科技,促進標準的制定以強化廣泛的溝通和應用。
國際合作
—目前有超過四百多家科技公司如Intel等、老齡化服務組織、企業組織、研究型大學,以及政府代表,在美國老人化家庭服務協會的贊助下共同執行。
哈佛大學研究中心
哈佛大學研究中心以Codeblue專案計畫,實現以感應網路基礎設施做為緊急醫療服務的研究和設置,計畫主持人是哈佛大學的David Malan、Thaddeus Fulford-jones、Matt Welsh博士,以及波士頓的Steve Moulton醫學博士。
CodeBlue主要是把無線感測器應用於醫療保健上,對象包括住院和未住院的患者。這個無線感測器能收集心率、血氧飽和度,以及心電圖數據,做為到院前病人的護理紀錄。感測器包含了低功耗微控制器和低功率的數位spread-spectrum radio,並採用2個AA電池,系統運作時間可達數個月。
CodeBlue除了感測器的硬體平臺外,也包含了軟體的基礎建設,目的是讓無線式的醫療裝置能夠互通,並提供路由、命名、發現和安全的無線通訊,以便把醫療感測器、掌上電腦、PC和其他設備連結在一起。CodeBlue也包含了一個追蹤系統,可在室內和室外追蹤個別病人。部署於哈佛大學的追蹤系統,它的定位誤差約為2公尺。
歐盟和卡內基大學(CMU)計畫
Computer in the Human Interaction Loop(CHIL)是歐盟的一個整合型計畫,合作者有來自歐洲的12個單位和美國的3個單位,共9個國家的15個伙伴,3年的經費預算是2千5百萬歐元。
CHIL計畫研究電腦如何適應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循環,並不是人們去適應電腦的發展。換句話說,是研究電腦如何配合人的發展,而不是人配合電腦的發展。
這計畫主要的研究是在生活環境中架設多重感應裝置的技術,如麥克風陣列、攝影機陣列,以及其他感應回饋裝置,達到人類行為感知和互動的目的。
產業發展應用現況
現有的科技可應用於遠距居家照護、健康照護、行動照護和人類災害的管理方面,有下列幾種關鍵技術:相機/麥克風陣列、健康/環境感應器、GPS/GIS全球定位系統及地理系統感應技術、網際網路及無線科技。
而在遠距居家照護、健康照護、行動照護和人類災害管理方面的應用,如下所述:
老年人的科技照護
包括用於監控老人健康的穿戴式系統裝置,用於追蹤老年人外出活動的GPS/GIS(全球定位系統及地理系統感應技術)系統裝置,以及用於偵測老年人跌倒或睡眠時間過長等行為的影像處理技術。
應用ICT技術於年長者的家庭照護
日本和芬蘭聯合計畫應用ICT技術建構安養中心,安養中心的組成主要包含5大關鍵點:家庭服務、工作站服務、家庭關照服務、訪客服務和研究單位服務。以細部來說,包含了家庭自動化和健康建築系統,家庭關照、家庭護士系統,老人關照服務系統,自我關照,預防系統,復健系統,特殊家具和醫療輔具等。此外,安全系統、通訊和資訊系統等也是安養中心涵蓋的範圍。
行動照護
橘色科技重要的一環是行動照護,主要在隨時隨地提供使用者個人化的提醒和行動安全。系統整合了GPS和無線網路等模組的個人貼身設備,適時呈現使用者所處區域的訊息,提升使用者在陌生地區的安全感。
這個系統也具備簡單的生理信號感應器,以得知使用者的生理狀況。此外,也能透過無線網路模組和後端的伺服器連結,提供更多樣的服務。例如,醫院可隨時掌握使用者的生理狀況,家人可確保長輩所處的地點是否安全,以及小朋友放學後是否安全回家等。
日本AIST幼兒科技照護
GPS/GIS(全球定位系統及地理系統感應技術)—已發展為可追蹤小孩在外的活動情形。
生活感應器—不再局限於固定性的裝置,而是可以隨身穿戴,隨處感應。
幼兒行為模擬—幼兒行為模擬研究幼兒成長過程中的學習模式、幼兒語言發音,以及與父母親和同輩之間的互動模式,藉以發現是否有規則可循,並發展以兒童為基礎的兒童語音和語言學習發展的智慧科學。
遠距幼兒照護—遠距幼兒照護概念源自於日常生活中工作忙碌的父母親,無法隨時在家照顧幼兒的生活,因此利用家中的顯示器、攝影機和麥克風所構成聲音辨識和影像動作辨識系統為基礎的監控系統,與父母親隨身攜帶的手機及PDA連結。遠距幼兒照護已開發應用為孩子與父母之間的一種雙向溝通方式,讓父母能隨時了解家中幼兒狀況,並能夠適時地反應和處理。
殘疾人士方面
殘疾人士不是真正的殘疾,與一般人相比,只是可運用能力的差異化。目前已有特殊的軟硬體發展成可幫助殘疾人士的需求;可穿戴式裝置的設計來滿足殘疾人士的需求,殘疾人士可移動他們的頭部,滑鼠就會如同一般正常滑鼠一樣,藉著頭部的運動在螢幕上移動;利用聲音和手勢辨識技術可發展成為殘疾人士的人/機互動介面。
貧苦人士方面
許多已發展的協同組織(例如瑞士國際發展合作機構)在世界上有個特殊任務,就是確保這科技為貧苦的人們帶來利益。麻省理工學院已提出一童一機(one laptop per child, OPLC)計畫來幫助貧苦的小孩。
自然災害的受害者方面
遙控感應器已發展為可以做即時分析與災害風險的管理;災害訊息網路也已發展成災害預防,以減輕災害,可以預作準備、即時反應和迅速復建。
未來發展
本文特別仿效綠色科技為環保科技的總稱,提出橘色科技為人文科技的總稱,希望利用一種簡單的顏色概念,讓更多的人參與、了解、投入及受惠,以增進人類健康幸福和人文關懷。希望有更多科學家、經濟學家、心理學家、社會學家、工程師和各方有志之士,加強人本科技的研究和提倡,從綠色運動到橘色運動,讓科技真正帶給人類健康幸福和人文關懷。
未來,對於橘色科技的推動發展,有以下幾個目標:申請成立橘色科技研究中心,加強健康科技、幸福科技,以及關懷科技方面的教學、研究與應用;推動成立橘色科技推動協會;辦理橘色科技健康照護論壇及博覽會;建構一個示範橘色科技健康照護城市;加入國際組織健康照護與人道協會。希望能先使這個示範推廣城市,成為世界上一個非常健康的城市,再進而把這項科技推向國際。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11年7月,463期,64 ~ 71頁
橘色老年(3)
災害(47)
機器人(75)
復健(14)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4/01/03
熊寶寶考古學:自然、公民與道德、及性別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114/01/06
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什麼?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113/09/30
從歷史中挖掘未來:綠豆的基因祕密與氣候生存法則
黃宜稜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0/30
給你耐操又勇健的稻米!看科學家如何幫助水稻對抗生存逆境
郭羽漫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