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花草的精靈:花草精靈–精油的奧祕
101/01/05
瀏覽次數
35068
謝博銓
|
大仁科技大學藥學系
眾所皆知,植物的生存活動中最重要的就是光合作用。植物要先把無機的二氧化碳與水,藉由光能及葉綠素合成氧與碳水化合物,再把這些含有碳氫氧的分子堆積起來,藉由時間與能量的變化歷程,合成複雜的精油。
相較於動物油脂,植物精油多屬於不飽和脂肪酸。植物中精油的含量與種類會受到生長(栽種)環境,包括氣溫、日照期、緯度、採收時節等因素的影響。
精油是由植物體內萃取出來的油脂,通常不溶於水,可溶於有機溶劑,一般比水輕,比重約在0.7~1.07之間(桂皮油比水重)。精油在常溫下是液體,冷卻後則可析出結晶,稱為「腦」(stearopten),比較著名的包括樟腦、薄荷腦等;不結晶的部分仍稱為油(eleopten),一般精油的沸點介於攝氏60~350度之間。
植物精油是植物代謝的副產物,但具有相當重要的功能,可以引誘昆蟲幫助授粉,以及保護植物不受微生物感染。既然精油是如此貴重的寶貝,到底它在植物體內的「身分地位」是如何呢?
精油的來源
一般而言,植物體內的化學成分通常可以劃分成「構成成分」、「營養成分」及「代謝成分」3大部分,這都是精油的可能來源,我們把這些成分做成一個分類表:
另外還有一些分布特殊的成分,例如夏天採收的銀杏種仁中含有天門冬醯胺及精胺酸,春天採收的則無。大麻中含有的cannabin、cannabinol等麻醉成分,在移植到中國或日本後含量變得很少。更奇特是,麻黃樹的地上部含發汗性的成分麻黃素,地下部則含制汗性的生物鹼。
這些成分以不同形式存在於植物的花、果皮、葉、種子、莖、根、樹皮、樹脂、種子細胞內,而這些細胞大都分布在植物的油腺或腺毛中,或溶於植物樹脂而充填在植物體的空洞中。精油就是由這些細胞中萃取而得。
目前,天然植物精油根據萃取部位來分類,可分為:
花
花的香氣隱藏於腺細胞,它所分泌擴散出來的香氣化學物質可以吸引昆蟲幫助植物授粉,達到傳宗接代的目的。常見萃取精油的花朵,包括萬壽菊、德國洋甘菊、薰衣草、玫瑰、茉莉、百里香、橙花、依蘭依蘭、鷹爪豆、銀合歡、玉蘭花、水仙、晚香玉、七里香、梔子、雞蛋花、永久花、桂花、含笑花、丁香、一枝黃花等。
果皮
花的子房經過發育,成熟後就是果實,果實外層的果皮常富含揮發性的精油。常見自果皮萃取精油的果實,包括橘子、苦橙、甜橙、佛手柑、葡萄柚、檸檬、萊姆等。
葉
葉中所含的葉綠素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最重要的成分,能把水及二氧化碳轉化成醣及氧。常見萃取自葉子的精油,有香茅、薄荷、茶樹、尤加利、白千層、天竺葵、月桂、廣霍香、羅勒、絲柏、牛膝草、冷杉、松、杜鵑、苦橙葉、桔葉、樟、馬纓丹、紫羅蘭、圓葉當歸、香蜂草、香桃木、羅文莎葉等。
根
根的功能是固定植物以吸收土壤中的養分並貯藏養分。常見萃取自根部的精油,有薑、歐白芷根、鳶尾草根、穗甘松、纈草根、鬱金、岩蘭草等。
樹皮
樹皮有一圈生長的細胞稱為「形成層」,向內分化而形成年輪,樹幹越粗則年輪越多,代表樹齡越高。由樹皮萃取的精油,包括雪松、黃樺、肉桂等。
樹脂
通常具有黏性,可用割開樹皮讓它自然滲出的方式來收集,最常見的有乳香、沒藥、安息香、落葉松、白松香、欖香脂、秘魯香脂、古巴香脂等精油。
種子
種子中蘊藏著植物生長的遺傳信息,同時貯存著各種營養成分,這些營養成分不僅提供種子發芽生長所需,也是地球上非常重要的糧食來源。常見萃取自種子的精油,包括芫荽、芹菜、茴香、胡蘿蔔籽、黑胡椒、杜松子、荳蔻等。
另外,使用全株植物萃取精油的,有蒔蘿、快樂鼠尾草、檸檬薄荷、阿密茴、馬鬱蘭、印萵、土木香、香茅、牛膝草、迷迭香、百里香、艾草、馬鞭草、羅勒、西洋蓍草、南木蒿等。
精油的功能
精油是植物經過複雜的生成過程所產生的高度濃縮菁華液,稱它們是植物的「菁華之油」實不為過。構成植物精油的成分至少有一百多種以上,有些精油中的成分甚至高達千種,這些成分包括醛類、醇類、酚類、酯類、酸類、萜烯類等,以及許多微量化合物。伴隨化學科技與工藝的進步,可以解析出某種精油的主成分,但是如果把這些主成分分別以化學方法合成後再加以組合,往往無法得到原來精油的香氛或生理活性,只能說上天製造的天然精油很難模仿替代。
當我們嗅聞精油時,揮發出來的精油的各種分子被吸入到鼻子,並吸附在嗅覺細胞上,經由嗅覺細胞中的纖毛記錄香氣,並把香氣傳遞至嗅覺閥而傳送到位於大腦的嗅覺區。精油中的不同組成化學分子會刺激並釋出神經傳遞物質,而產生諸如興奮或鎮靜、提神或放鬆等生理作用。
精油也可經由皮膚吸收進入血液循環而到達器官或組織(例如肺、腎臟等),對人體而言具有諸多生理意義。在一片回歸自然的浪潮中,「芳香療法(aromatherapy)」正在世界各國流行,芳香療法與芳香美容已廣泛地被歐美及亞洲的醫學界接受與推廣。這些天然的植物精油影響人的生理與心理,使生理和諧與心理舒暢,可謂身心俱感安適。
南臺灣由於地處熱帶,日照期長,例如屏東縣內遍布著包括艾納香、月橘、玉蘭花、桂花、含笑花、香茅、蘄艾、白千層、曇花、薄荷、文殊蘭、雞蛋花、食茱萸、山茶花、山棕、野薑花、布荊、左手香、過山香、柚花等超過20種熱帶芳香植物,且由於日照充足,精油的含量特別豐足。如果能有效開發,形成地區特色產業,不僅能就地取材,掌握植物來源,也能為精緻農業拉高產值。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12年1月,469期,6 ~ 9頁
精油(15)
艾草(2)
年輪(7)
授粉(18)
梔子(2)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3/08/28
幹細胞能拯救受傷的眼角膜,未來有機會治療「乾眼症」嗎?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9/30
氣候變遷下的農業改革:韌性與淨零的未來進行式
陳儀珈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9/30
為什麼 COVID-19 沒有引發糧食危機?——揭開全球糧食市場的抗疫祕訣
劉品萱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2/14
在火車上做實驗!「科普環島列車」讓小學生學習科學也增廣見聞——專訪周中祺副教授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