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議的表面化,是在1984年4月3日,美國衛生部長宣示愛滋病很可能是由HIV病毒所引起的,同時又把這個發現歸功於噶羅(Robert C. Gallo)。但是,根據了解,在法國巴斯德研究所病毒癌症單位內的蒙坦耶(Luc Montagnier),也分離得到致病的反轉錄病毒,而且答應噶羅的請求,把從一個病人淋巴結上採得的病毒樣本送給噶羅。剛好,噶羅正是以那一個樣本去開發檢驗愛滋病的方法。
發酵和腐敗都是細菌所引起的說法,雖然由巴斯德大力鼓吹,但是,在當時具有很大影響力的德國人李比希(Justus von Liebig),卻認為那些都是化學反應的結果。多年以後,人們在酵母菌內發現了酶(enzyme,這名詞的原義「在酵母之中」,正好說明它的來龍去脈),從酶的性質和功能,證實這兩種說法並不相違背,都是正確的。
小兒麻痺起源於一種在喉嚨和小腸感染的病毒,再移轉到脊髓肆虐。到了20世紀中葉,這一種疾病仍然非常猖獗。美國小羅斯福總統在39歲的時候得病,他在連任總統以後,再也無競選壓力,不怕病態的公開,希望後人不再受他身歷的痛苦,於是發起全國小兒麻痺症基金會,募款支助研究撲滅該種疾病的方法。我們都知道,在小兒麻痺疫苗發展的工作上,成功的有沙克(Jonas Edward Salk)和沙賓(Albert Bruce Sabin)兩人。
再說貝爾(Alexander Graham Bell)發明電話,也並非全然正確。在這以前,德國教師賴斯(Johann Philipp Reiss)按照法國人布爾雪的概念,製造了一具用振動板牽帶小棒進出電線圈的裝置,但是功能不佳,可靠性低。貝爾似乎知道那一項工作,並改良設計而得到有價值的產品。
電報系統早在摩斯(Samuel F. B. Morse)於1837年建立以前的90年,已經由英國人華生(William Watson)示範它的可行性,他是把靜電產生的訊號藉由電線傳送到遠方。又在1753年,有一位佚名者在蘇格蘭雜誌刊登一篇文章,指出集合26條電線,各自代表一英文字母,傳遞的訊號就能辨別。再過21年,法國發明家勒沙許提出字母的代碼,傳訊僅需一條電線。
德國工程師本茲(Carl Benz)在1885年用內燃機做為陸上運輸工具的動力源,又分別在2年和5年後推出三輪和四輪的汽車。更早的雛形,則是在1862年由法國的德羅沙(Beau de Rochas)和1864年由奧地利猶太裔的馬爾古斯(Siegfried Marcus)所造。後者的車子,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掩藏在一面假牆的後面,而逃過了被納粹黨人摧毀的噩運,現在仍保存在維也納博物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