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不只綠屋頂,還要更生態
104/05/29
瀏覽次數
9723
劉錕
|
技嘉科技—永續辦公室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我們從「地廣人稀」的農業聚落,持續走向人口集中的工商社會,演進的過程中伴隨了現代都市的無限擴張,遼闊無際的水泥叢林,使得都市環境、氣候以及原有生物,都受到了嚴重衝擊。為了舒緩這些負面效應,早在1960年代就已開始發展「綠屋頂」(green roof)的相關技術,數十年下來,相關的技術與材料皆已完備。目前台北市、新北市與高雄市等地方政府,對於新興建的大型建案,都有綠屋頂相關的獎勵與推廣措施(內政部營建署,2005)。
綠屋頂具有夏季吸熱、冬季保溫、減緩熱島效應、紓解暴雨逕流的優點,可達到節省空調電費和降低國家電力負載,同時可淨化空氣以及美化景觀等。此外,談到綠屋頂時,還有一項一定會被提及,但卻不易落實的是「生態跳島」(stepping stone)。
生態跳島是指自然生物可以利用屋頂的綠化空間,在各個懸於空中的島狀綠地之間覓食、棲息。但是生態跳島在實務上不易被落實的主因,在於我們太習慣從景觀園藝的角度進行設計。景觀園藝在選用植栽時,最簡化的兩個標準為:漂亮和好照顧。尤其談到蟲害管理時,本土植物容易遭受蟲害,反觀許多外來種卻能因免於本土害蟲的侵擾,而常被大量栽植,像是鳳仙花、蟛蜞菊等,不可勝數。但從生態的角度省思蟲害問題時,外來植物卻只能撐起貧乏的食物網絡,因為這些外來的生產者沒有消費者(如毛毛蟲和蚜蟲等)的取食。試想一下,沒有啃食葉片的毛蟲,就沒有翩翩起舞的蝴蝶;沒有吸食植物汁液的蚜蟲,就沒有瓢蟲、食蚜蠅、草蛉等天敵的舞台;如果少了這些蟲子,那麼以食蟲為生的鳥類和其他生物也無法飽餐。
如果再將時間、空間都考量進來,島狀分布的綠屋頂,以及相對貧乏的食物網絡,容易造成生物族群的大幅波動。在生物教科書中有兩個經典案例,一為溫帶地區山貓與雪兔的族群大幅波動,另一個則是島嶼生物地理學(Island Biogeography)中提及小島嶼有著較高的物種滅絕率(extinction rate)。以作者實際觀察到的蚜蟲為例,當蚜蟲進入之後,因為缺乏天敵而快速孳生,導致植物萎凋、蚜蟲遷離;如果天敵瓢蟲及早介入控制,在天敵繁衍兩、三個世代之後,過多的天敵也會壓垮局部的蚜蟲族群,造成蚜蟲滅絕、瓢蟲遷離的狀況。為什麼兩種案例的蚜蟲都消失?所以要打造一個符合生態平衡的綠屋頂,在設計和管理上有許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從設計面來看上述的案例,首先,增加本土植物種類可以豐富食物網的生產者,讓蚜蟲和瓢蟲都具有替代食物來源,降低族群的急劇波動;其次是不論本土或外來物種,都應避免大量、成片種植單一種植物,若採用複合種類的植物群落,當單一種植物受害時,草叢、樹叢仍能保持其外觀型態。另外在管理面上,最重要的是培養管理者和觀賞者的耐心和容忍度,包容景觀上的不完美,更重要是了解和相信大自然的自我修復能力,屋頂上因為和自然「源」的隔離,充其量是一個「匯」,如果真的需要人為介入,也以平衡生物族群、抑強扶弱的角度為原則較佳。
目前台灣本土植物在屋頂環境的研究與應用還不夠多,但有一些在自然環境中同樣具有土壤淺薄、易乾旱特性的植物,如生長於山脈稜線、陡峭坡面和岩屑地帶的植物,甚至濱海植物,都是值得發展為綠屋頂的植栽。透過推廣本土植物,不僅讓綠屋頂不只是綠化,還能變身為包容自然生物的「生態屋頂」(Eco-roof),成為自然資源的一部份。(本文由科技部補助「百變昆蟲族」執行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
楊正澤
審校:
林鶯熹
名詞解釋
生態屋頂(Eco-roof):為綠屋頂的一個分支,不單以人類的景觀美學進行設計,還須兼顧自然生物的需求,透過營造多樣化的棲地環境與生物資源,提供給各種生物進入利用。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4/01/24
半導體製程如何平衡高科技與環境永續?——專訪陳奕宏教授
簡永昌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1/30
智慧能源管理如何推動企業實現淨零排放
丁顥
|
國立成功大學製造資訊與系統研究所
儲存書籤
114/01/30
探索地球最古老的固碳機制
皮宏偉
|
國立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
儲存書籤
113/09/27
從名字就能猜出「你幾歲」!AI 如何做文字探勘?
郭羽漫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