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傷人於無形的月塵
103/02/14
瀏覽次數
18025
王道還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人類1969年首次登月。打從登月小艇準備降落起,太空人與地球控制中心的科學家就發現,他們的登月準備並不周全。因為登月艇引擎噴出的氣流激起了月塵,遮蔽了視線。
從一開始,人在月球上活動,最直接的威脅就是地面的粉塵。月塵顆粒很小,細如麵粉,直徑在20微米之內,但是表面粗糙、銳利。登月太空人的經驗是:粉塵無所不在、無孔不入、又揮之不去。最後一位登月太空人塞南(Gene Cernan)還抱怨:月塵使他產生猶如花粉熱的症狀。粉塵不僅影響人的健康,還會毀損科學儀器,例如太陽能電池。
為了取得相關基本數據,1966?年在美國萊斯大學任教的物理學者歐布萊恩(Brian O’Brien)設計了只有火柴盒那麼大,重僅?270?公克的月塵偵測器。美國人第二(1969?年)、第三(1971?年)、第四次(1971?年)登月,都布置了月塵偵測器。無奈偵測器蒐集到的數據,傳回美國後竟然遺失了。
直到最近,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才發現儲存原始數據的磁帶有複本,保存在已退休的歐布萊恩手裡。最近,歐布萊恩與西澳洲大學研究生莫妮卡發表了研究報告。他們的結論顯示,我們對於距離我們最近的星球,所知仍非常有限。
首先,他們估計,月球地表的落塵每一千年累積1? ?mm厚;每一平方公分一年的落塵重量是100微克。換言之,一塊籃球場大小的地面,一年落塵的重量大約是1磅,這個數量是過去估計的10倍。過去科學家認為月球地面粉塵的來源,不外隕石撞擊與宇宙塵,可是這兩個機制不足以解釋觀測數據。
另一方面,他們觀察了落塵對於太陽能電池功率的影響。歐布萊恩的偵測器內有3顆電池,它們有的有防護罩,以過濾強烈的太陽輻射。比較太陽輻射對於電池的損害,以及月塵遮蔽陽光的程度,歐布萊恩發現,長期而言,月塵對電池功率的影響較大。
月球大氣層極為稀薄,月塵究竟以什麼方式散布,仍是待解之謎。
參考資料
Hollick?, ?M?., ?and Brian O’Brien? (?2013?) ?Lunar weather measurements? ?at three Apollo sites 1969-1976?. ?
Space Weather
?, ?
11
?(?11?), ?651-?660?, ?doi:10.1002/2013SW000978?.?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14年2月,494期,76 ~ 80頁
原標題:月塵
月亮(6)
登月(8)
月塵(3)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3/12/13
家貓健康與人類風險,呼吸道共通傳染病的隱藏威脅
王儷蒨
|
國立臺灣大學獸醫專業學院
儲存書籤
113/11/29
必須持續開著警示燈 提醒大眾關注科學領域中的偏見問題
單文婷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影音創作與數位媒體產業研究所
儲存書籤
114/01/24
半導體製程如何平衡高科技與環境永續?——專訪陳奕宏教授
簡永昌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2/25
「寵物攝影師」:偵測技術捕捉毛孩們的瘋狂日常
李元傑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