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外勞「目屎流」

103/05/29 瀏覽次數 4155
今(2014)年3月,越南籍勞工因為飲酒、點歌發生紛爭,引爆肢體衝突,其中一名外籍勞工(之後簡稱外勞)慘遭刺死;同年2月,在台中工作的泰籍和印尼籍勞工,為一名印尼女性外勞爭風吃醋,泰勞當街被砍死。早在2005年高雄捷運興建工程中,泰勞為了爭取工作與生活權益,展開大規模的罷工與抗議事件。隨著外籍勞動人口增加,外勞彼此之間的衝突,或是與台灣雇主發生爭執的事件時有所見,其相關權益與管理輔導成為不可忽視的議題。
 
跨國移工熱潮台灣夢想天堂

七O到八O年代,台灣經濟成長迅速,外銷巨幅增加,加上國內積極推動經濟建設,使得我國勞動力的需求倍增。九O年代,台灣的經濟盛況帶動薪資調漲,教育程度逐年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升,從事體力工作的低技術勞動人口減少,傳統產業與重大建設面臨勞工需求大增、供給不足的壓力;再者,婦女的社會地位提升,傳統「男主外、女主內」思維轉變,女性外出工作遽增;同時隨著科技與醫藥的進步,帶來的高齡化社會,均使家務勞動與居家照護的勞力需求增加。諸多因素下,引進外勞成為解決我國勞動力短缺的主要選擇之一。

根據內政部統計,至2014年2月,我國外勞人數高達444,718人,較2004年成長54%,人數增加的同時,也引發許多勞資關係、福利政策等社會問題。
 
落跑外勞共和國

聘僱外勞流程手續繁複,雇主往往委託仲介業者辦理引進事宜,給予仲介業者有操縱市場的機會,甚至從中向外勞收取高額的仲介費,導致外勞必須舉債支付所需費用。為了儘速還債,若原工作待遇不理想或是與雇主、同事發生衝突,容易促發他們逃逸,尋求待遇較佳、或環境較好的工作機會。此外,許多雇主常讓外勞超時工作或從事非其工作範圍內的事務,例如將外勞看護工當傭人使喚,歧視、剝削甚至暴力相向,衍生侵害外勞人權的問題。再加上缺乏有效率的申訴管道,在壓抑無法紓解或是報復雇主心態下,勞工與雇主間的衝突,取代彼此的信任與相互照應。

2012年《新新聞》周刊就曾譏諷台灣已成為「落跑外勞共和國」,至此,正視外勞應有的權利和解決外勞管理的漏洞與危機,已是刻不容緩的工作。
 
外國來的螺絲釘

外勞為了維持生計而離開母國,思鄉之情、語言不通、風情民俗不同,使這群外勞工作與生活的調適倍感壓力。因為從事低技術、勞力密集的工作,許多人容易輕視這群外來的工作者,忘卻他們的無聲付出。

時常發生的外勞逃逸案件、偶爾傳出的集體暴動事件,反映出外勞們的弱勢地位,必須透過違背社會規範的方式,來爭取人們的重視。當我們在評斷外勞衝突事件時、當我們在與外勞互動時,應該多想想他們的貢獻,並尊重他們的人權與價值,達到勞資和諧的工作氛圍及對多元文化的欣賞與重視。(本文由科技部補助「犯罪問題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執行團隊撰稿/2014/05)

責任編輯:王曉玲|青少年團契輔導
審校:李大興|國立東華大學物理系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