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千千「劫」–心臟疾病細說從頭
102/10/30
瀏覽次數
7349
魏崢|
振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主任
2013年秋季系列的首場演講由振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魏崢主任擔綱,主題是「心有千千「劫」–心臟疾病細說從頭」。魏主任是國內首屈一指的心血管疾病和心臟移植的專家,長年累積的成功經驗使他被媒體稱為臺灣最「開心」的醫師!魏主任除了手術、門診,和醫學研究之外,也常常接受媒體專訪、參與科普教學,和一般大眾分享醫學的新知和他自身的多年臨床經驗。在這場演講中,魏主任將告訴我們「一顆心到底能用多久」?
很多建築過了一定歲月之後就列入古蹟,需要用心保養,我們當然也應該用同樣的心情來維護身體的重要器官。魏主任說,人的一生中細胞隨時都在替換,所以今天的你跟昨天的你是不同的人;而心臟更為辛苦,一年到頭不斷地把血液打出去,沒有放假週休。魏主任說我們應該佩服心臟,因為一顆心臟一天打出去的血大概有7.2公噸(70c.c.的血液乘上每分鐘72次心跳乘上60分鐘再乘上24小時),以此換算,心臟一輩子所作的工(再乘以365天再乘上壽命)還真的很不得了!
心臟的疾病有很多種,其中以動脈硬化最為常見,這是每個人必經的老化過程,任誰也逃不過。動脈硬化的毛病有些人開始的比較早,大概三十歲就有了,有些人可能到了七八十歲才出現,所以我們從年輕的時候就要開始正視老化的問題。動脈硬化到底原因為何?大部分跟體質和來自父母的遺傳有關係,也可能和飲食有關。有些人在飲食上非常注意養生保健,但往往不到四五十歲就出問題,血管阻塞了,會讓這些人覺得非常冤枉;而另外有些人大吃大喝,根本不在意,卻都沒事,讓人感覺不甚公平,但實際上父母的遺傳決定了我們大部分的健康情況。隨著動脈硬化而來的疾病包含了高血壓、冠心病,和周邊血管阻塞等,魏主任希望能一一討論,他也將會提到心律不整,以及心臟瓣膜和主動脈及冠狀動脈的疾病,若時間允許,魏主任也會談到心臟移植的相關議題。
魏崢醫師給了我們一場有關心臟醫療新知的演講,同時也解答了許多我們日常信以為真的迷思!他說:「心有千千劫」,對心臟要好好的愛護,千萬不要和自己過不去。
心臟就是一個「幫浦」,主要功能就是將血液送往全身,大略的計算可知,每天心臟要打出去7.2噸的血液,還真是非常辛苦的一個器官!心臟是全身血液循環的原動力,我們的身體組織需要氧氣,產生的廢物需要排除,所以需要血液循環,而人體中的器官「腦」是最不能忍受缺氧的器官,只要三分鐘的缺氧,腦子就完了。
魏崢醫師幫我們簡單複習了心臟的基本結構和運作原理:心臟可以分為心房、心室、瓣膜、肺動脈、主動脈,和冠狀動脈。心室比心房有力,左半邊的心臟因為需要用力打出血液,所以多半比右半邊的心臟大。我們摸摸看自己的脈搏,會跳的是動脈。收縮的壓力讓脈搏跳動,而靜脈血是回流心臟的,不會有壓力,回到心臟後從右心房出發,進入右心室、肺動脈、肺臟、左心房、左心室,再送往全身。
魏醫師說:常見的心臟病有「先天性結構異常」、「瓣膜損壞」、「冠狀動脈堵塞性疾病」、「心律不整」、「高血壓」、「二尖瓣膜脫垂」、「主動脈剝離(夾層瘤)」,和「心臟衰竭」等。高血壓造成的心臟問題,很多時候難以預期,可能會因為溫度變化或睡眠不足,造成血壓升高。所以就心血管疾病而言,比較危險的時候是在長途旅行又到冷的地方去的時候,天冷血壓高,一不注意就會出問題。
大家都知道「三高」容易引發心臟病,但令人有點沮喪的,是有些人吃喝玩樂不做限制,但也無事,有些人規規矩矩地養生保健,但仍然在早期就出現疾病。魏醫師說,基因的好壞還是影響人體疾病的最大關鍵。魏醫師也說明了常見的冠狀動脈疾病和繞道手術,手術方式可以依照心臟是否要「停跳」來決定,若讓心臟停跳就是使用體外循環,優點是血管縫合較精準,缺點是血球會被破壞,比較容易出血。繞道手術是利用大腿上的靜脈,也就是常常會出現曲張的腿上的靜脈血管。魏醫師說,腿上這條靜脈沒有多大用處,可能是上帝專門為心臟繞道手術預備的!
冠狀動脈疾病的預防,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規範:控制三高、適度運動,並適當調配工作壓力。面對這方面的疾病最大的原則是「治療重於預防」,就如剛才所說,父母遺傳的基因很重要,所以「預防」的效果有限,也因此我們最好在進入中年時做一次運動心電圖,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因為這類疾病有時沒有感覺,但是只要發病就會有嚴重的後果。
魏醫師說了一個在年輕女性中普遍出現的疾病:二尖瓣膜脫垂,有15%到20%的年輕女性會出現這種疾病,尤其是瘦而高的女性,徵狀出現的時候會有刺痛感,所以當年的「西子捧心」,大概就是典型二尖瓣膜脫垂的徵狀。不過魏醫師說這種疾病不會太嚴重,多半不需要積極治療,等到年紀大一些,長胖一些,心臟左右拉寬一些就好了。這樣說來,唐朝的女性大概很少出現這種病例!
實驗上顯示,豬心只要給它血液供應,可以在體外跳兩天,所以心臟是可以離開體外持續跳動的,因此人類可以做心臟移植手術。但心臟移植最大的問題就是「排斥」和「感染」,所以需要把抵抗力壓下來,魏醫師從1988年開始作換心手術,很多患者存活都已經超過了20年,成功率在全世界平均之上!魏醫師除了深入討論心臟的問題,也提到了大家耳熟能詳的CPR,但是魏醫師指出一個問題,按照現在的方式去做仰式CPR,是有許多危險的,首先一般人很難辨別心臟停止與其他原因昏迷的差別,像是低血壓休克、歇斯底里、中風,或其他神經性休克。如果真是心臟和呼吸停止,急救的目的就是在恢復並維持患者的呼吸和循環,所以要灌氣和按壓心臟,但是仰式CPR很容易造成呼吸管道阻塞導致吸入性肺炎,用力在前胸按壓也可能會將肋骨壓斷插入心臟,所以魏醫師說,他要在胸前掛個牌子,萬一他自己昏倒千萬不要對他使用CPR,早些送醫院還比較有救回來的可能!
魏醫師展示了一則新聞剪報,斗大的標題寫著:「CPR用力壓、快快壓,別考慮胸骨會不會斷,壓下去就對了!」魏醫師說這簡直是胡說八道。那倒底怎麼才是較好的急救方式?魏醫師建議使用趴伏式的CPR:讓患者趴伏在堅硬的床上或地面,頭轉向任何一邊,規律地從後方按壓背部,一樣可以按到心臟,但是沒有呼吸道阻塞的危險。優點是一人即可急救,用腳踩背也可以,這種方式可以保證「循環」與「呼吸」同時受迫進行,這時候喉嚨呼吸道是通暢的,不會造成吸入性肺炎,肋骨以不會斷,也不會造成心臟的傷害,而且不必使用自動電擊器。仰式CPR有這麼多問題,為何大家還不願意改?因為這個收費課程已經是一個大企業了。
另外大家常聽到的自動電擊器「AED」也是如此,魏醫師很驚訝發現公務機關需要安裝AED已經成為法律!但他說臨床經驗可知,絕大多數患者都是休克或其他因素昏倒,並不需要心臟電擊;而真正要用時60%的時候都拿不到機器,不是因為已經下班了,找不到鑰匙,就是因為要用時大多無法使用,因為都沒電了。想想要出現正確的機會來使用這台機器的機率有多少?可是這個機器每兩年要檢驗,壞了就要換,全臺灣都要裝,這要花多少錢?而我們的法律竟然規定所有公共場所都要放AED,但到目前統計,正確用到的機率極低,讓人不禁要問,這是為了病人還是為了廠商?魏醫師這些苦口婆心的話語,真的會讓我們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