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使用者經驗與創新(二):「創新」成為新一代商業價值 使用者研究探索人們所需

103/11/17 瀏覽次數 7091
過去的產業思維常常從「成本」出發,包括要花多少錢推出產品、產品是否賣得出去、銷量差的話便降低售價幫助銷售等,但這種想法可能已經落伍。
 
北京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教授饒培倫則指出,使用者研究(User research,UR)在產品開發之重要性,不僅僅是考慮產品的功能或生產技術層面,而是真正關注到使用者的需求,設計出對使用者有實質幫助的產品;而使用者研究之目的,在於讓研究者跨越自己的生活經驗,探索人們所需,進一步實現新一代的商業價值,也就是「創新」的重要性。
 
使用者研究的方法分為質化與量化兩種,其中觀察、訪談或焦點團體屬於質化,而量化則依賴可信度高的數字。饒培倫說,要選擇用何種方法,需考量到企業本身的資源條件為何,比如能投入的時間或財力多寡,此兩種方法也可搭配使用,甚至質化的大量觀察資料還能成為量化驗證使用者績效表現的基礎。
 
而使用者研究所需注意的原則,饒培倫認為,是「最少投入得到最大成果」:需了解各種研究方法,才能靈活運用資源;不僅要具備良好的問題解決能力,整個研究過程也需持續進行,並做好長遠規劃。
 
他說,使用者研究與常見之市場調查不同。市場調查是針對大量樣本做廣泛的整體性調查;但使用者研究相對較為微觀,只取用少量樣本做深入探討,且有不同的研究法供組合使用。
 
饒培倫表示,他曾與易利信公司(Ericsson)合作進行使用者之跨文化研究,區域橫跨歐美及亞洲,針對智慧聯網或4G等電信服務,調查使用者如何與這些功能互動,以及市場接受度為何;在了解使用者的需求後,從文化的差異性來設計服務;跨文化研究還可進一步延伸,探討不同文化對於人們的認知心理,甚至腦科學方面的影響。
 
除了跨文化研究以外,饒培倫近期的研究成果,包括人機互動、體感互動與語音互動等,運用人類的身體或表情就能對機器下指令,著重於設計新的互動方式,也改變了人們所處的生活環境。(本文由科技部補助「新媒體科普實作計畫─以農學、環保、應用科學、數位學習和藝術領域為例」執行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蔡美瑛 | 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
採訪對象:饒培倫 | 北京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教授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