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誰偷走了我的骨質
97/09/10
瀏覽次數
27345
林文川
|
中國醫藥大學醫學院醫學系藥理學科
楊麗嬋
|
中國醫藥大學醫學院醫學系藥理學科
骨骼的功能
人體的骨骼是運動系統的一部分,骨和骨之間有關節和韌帶相接,負責運動、支持和保護身體的功能。但是骨骼的功能不只如此喔!平常,我們都會記得心、肝、肺、腦等器官的功能,卻常忽略了骨骼為人體機能的付出。它除了讓肢體能伸展、活動外,也背負著製造血球及儲藏礦物質的重任。讓我們來了解,骨骼到底默默為我們做了甚麼?
保護功能
:骨骼能保護體內的器官,例如柔軟的腦依賴顱骨的保護,肋骨則保護著胸腔內的心、肺。
支持功能
:骨骼形成了骨架,可以支撐並維持身體姿勢。
造血功能
:長骨的骨髓腔和海綿骨的空隙中存在著骨髓,可透過造血作用製造血球。
貯存功能
:體內的礦物質,例如鈣、鎂會利用骨骼來儲存。骨骼堪稱鈣質的儲存金庫,存有體內 99% 的鈣質 。
運動功能
:當骨骼、肌肉、關節及韌帶組合在一起時,能夠傳遞力量使身體運動。
骨的組成
骨骼的結構又是如何呢?看看骨骼到底擁有甚麼法寶,才能辛苦地扮演多種角色,使身體正常運作。
人體的骨骼是由骨質、骨膜和骨髓所構成。骨髓腔及骨的空隙中有骨髓的分布,負責製造血球和破骨前驅細胞。骨膜是一種結締組織,覆蓋在骨表面,含有豐富的神經和血管,可以隨時提供骨骼養分。至於骨質,則有點像法國麵包,外層緻密,內層充滿枝狀和孔隙。
骨質最外層是「皮質骨」,含有板層結構,其間含有細胞,因結構緻密,又稱為「緻密骨」。骨質的內層則是「枝狀骨」,富含骨小梁,呈海綿狀,因此又稱為「海綿骨」。在成人的骨中,大約有 80% 是皮質骨,其餘 20% 是海綿骨。皮質骨和海綿骨的比例,不同部位的骨骼會有所不同。
骨骼的成分可分為有機質和無機質兩個部分。有機質部分包括骨基質和細胞,骨基質中有 95% 是膠原蛋白,其他 5% 的非膠原蛋白則參與骨骼礦化(mineralization)的調控。骨骼細胞主要有成骨細胞、破骨細胞(或稱蝕骨細胞)和骨細胞 3 種,負責骨的重建。無機質中主要有磷酸鈣,其他還有碳酸鹽、鈉、鎂、鉀、氟化物和氯化物等。
骨中有機質和無機質的比例,會隨著年齡而互有消長。例如兒童的骨骼,有機物含量高,這些膠原蛋白提供骨骼彈性和張力強度,因此較具韌性和可塑性;年長者的骨骼無機物含量高,因此顯得較硬,容易折斷。
充滿生命力的骨骼
如果你覺得骨骼是個一成不變的器官,不過是個無生命力的架子而已,那就大錯特錯了!我們的骨骼時時都充滿著生命力,不斷地進行新陳代謝,維持動態的平衡。骨骼是由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合作,周而復始地進行骨骼的破壞和填補,這些過程每 10 年就會使骨骼完全更新。
成骨細胞負責的工作是形成骨質,破骨細胞則是吸收骨質。老舊的骨骼會有破骨細胞吸附在表面上,分泌酸性物質分解骨質,等到骨骼表面形成了一個像蛀牙的坑洞,成骨細胞就上場了!它們會在骨的坑洞中分泌膠原蛋白和其他骨組織蛋白,然後鈣、磷等礦物質會在膠原基質處沉澱,形成骨組織堅硬的部分。
如果破骨細胞的活性大過成骨細胞,就會引發骨中鈣質的流失,造成骨質疏鬆。如果成骨的活動大於破骨的吸收,就會造成網狀骨質的增加與骨骼的肥大。不論如何,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間的平衡,對骨質健康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骨質疏鬆
骨骼有它的生命力,當然也有失去骨質健康的時候,一般常見有關骨骼的疾病就是骨質疏鬆症。簡單地說,就是骨質流失造成骨骼的組織逐漸變少,形成充滿孔隙、空空洞洞的骨骼。骨質疏鬆的骨骼,外型看起來和正常的骨骼無異,密度和硬度卻少了很多,容易發生骨折。如果骨質流失過多,就無法提供身體良好的支持和保護,就像偷工減料的房屋一般,也許外觀看起來沒多大差別,但是當颱風、地震來臨時,可能就會發生裂隙或倒塌。
骨質疏鬆,一般來說並沒有特別的症狀,只有部分患者會有腰痠背痛或駝背的情形。因為難以察覺,我們的骨質就常在無聲無息中漸漸被偷走了!
骨質疏鬆分為續發性和原發性兩大類。續發性骨質疏鬆和年齡與性別無關,是由於其他疾病造成的,如甲狀腺機能亢進症、氣喘,或是長期服用藥物如類固醇引起的骨礦物質量減少。這類型的骨質疏鬆,沒有男女或年齡上的分別,一般而言,當原因去除時,骨質的情況便可復原。原發性骨質疏鬆則是最常見的骨質疏鬆類型,又分成停經後、老年性及特發性 3 類。
停經後骨質疏鬆症的發病機轉,主要因更年期導致的女性荷爾蒙缺乏,而引起骨質大量的流失(每年約下降 3 ~ 6%,甚至更高)。正常時,雌激素一方面能刺激成骨細胞產生細胞介質,另一方面能抑制破骨細胞對骨的再吸收,如此使骨質維持平衡狀態。一旦缺乏雌激素,破骨細胞活性就不被抑制,骨質因而大量流失,鈣離子便從骨中大量釋出,造成血中鈣離子的濃度太高,而壓抑了副甲狀腺濃度,引致活性維生素D合成減少,也減低了鈣離子在胃腸道的吸收,導致鈣離子負平衡,加速骨質疏鬆症的發生。
老年性骨質疏鬆症在男女都可能發生,主要是因隨著老化,體內維生素合成降低,導致胃腸道鈣離子吸收率下降,同時血鈣偏低,副甲狀腺分泌因而增加,造成破骨細胞的活性增強。此外,老人成骨細胞的造骨功能也下降,使得骨質隨年齡增加而逐漸流失(約每年下降 0.5 ~ 1%)。
特發性或非退化性的骨質疏鬆症,像是因妊娠、授乳後發生的骨質疏鬆症,也稱為妊娠後骨質疏鬆症,被視為是一個獨立症候群。
抓出偷走骨質的兇手
不要覺得骨質疏鬆離你很遠,其實我們的生活中處處藏匿著會偷走骨質的兇手,讓我們一一地調查到底是誰偷走了骨質!
無法改變的因素
兇手1-
老化
:大約 40 歲左右,人體骨質的形成速度會比流失的速度慢,骨骼重建的能力變得較弱,而隨著年齡的增加,腸胃的吸收狀態又不如以往,因此骨質或多或少地漸漸流失,骨量逐漸降低。
兇手2-
性別
:女性的最大骨量約比男性低 5%,骨本的儲藏量天生就比較少。到了更年期,婦女少了雌激素的保護之後,更是加速骨質流失的速度。停經後的女性約有半數會因骨質疏鬆而導致骨折,可以說是骨質疏鬆的頭號候選人。
兇手3-
體型
:體格瘦小的人,骨量比高大的人少,而且骨骼的負重又比較小,因此一旦開始流失骨質,疏鬆的情況常常比較嚴重。
兇手4-
遺傳因子
:骨質的密度和骨折的風險受基因的影響很大,遺傳上的差異可以解釋骨質含量約 70% 的變異。
生活習慣型的因素
兇手5-
不良的飲食習慣
:鈣質是影響骨質健康最重要的因素!人體中約有 1 公斤的鈣質,其中 99% 儲存在骨骼中。如果鈣質的攝取變少,骨本自然也變少。兒童和青少年期的鈣攝取量,會影響一生中 20 ~ 35 歲時的骨顛峰值,而骨顛峰值日後會反映骨質疏鬆的程度。
研究發現咖啡因會加速尿中鈣質的排出,也會增加小腸鈣質的分泌,造成身體對鈣質的吸收變少。此外,磷的攝取量會影響鈣的吸收,磷過多時會降低鈣的吸收。因此最好不要常吃含磷較多的食物,如巧克力、汽水、可樂、泡麵等。
青少年時期正是骨骼成長發育的階段,世界骨質疏鬆協會表示,目前社會上常見的厭食症和體重過輕,會使青少年的骨質受到嚴重的損害,導致日後罹患骨質疏鬆症的風險提高。厭食症有可能導致雌激素不足或停經,據估計患有厭食症 6 年的病患,骨折率會比一般同年齡健康的人高出 7 倍之多。
兇手6-
缺乏運動
:臥床的病患或在無重力狀態下的太空人,都會有明顯的骨質流失。骨骼本來就是用以支撐身體,藉由負重的運動對骨骼施以壓力,可以使骨骼更加強壯。運動和骨骼強度之間,是一種正向的循環。
兇手7-
缺乏陽光
:適度地曬太陽,可以讓皮膚合成維生素D。活性維生素D可以幫助小腸吸收鈣質,也能透過腎臟維持血鈣平衡。一般長期在辦公室工作的人,還有因為怕曬黑而過度防曬的人,都有可能因為缺乏維生素D而減少鈣質的吸收。
兇手8-
菸、酒
:菸和酒會影響骨質的代謝,加快骨質流失的速度。
對自己的骨骼好一點
至今仍沒有一個安全又有效的方式,可使已經疏鬆的骨骼回復原有的高骨質含量,而隨著年齡的增長,骨質疏鬆又是無法避免的。因此針對骨質疏鬆症而言,預防是最重要的!從年輕就存夠骨本,才是根本之道。看到這裡,你是不是對骨骼有多一點的了解了呢?骨骼為我們做了這麼多,我們能為骨骼的健康做些什麼嗎?
遠離骨質疏鬆的因子
骨質疏鬆症的危險因子,除了性別、老化、停經、體型瘦小、家族遺傳等不可控制因素以外,鈣質攝取不足、抽菸、過度喝酒、飲用過量咖啡或不愛運動,以及服用特殊藥物,如含鋁的胃藥(制酸劑)、類固醇等可控制因素,也都是使鈣質流失,造成骨質疏鬆症的幫凶。危險因子的認識對於骨質疏鬆的預防和治療非常重要,透過改變生活型態和飲食習慣,將可遠離形成骨質疏鬆的危險因子。
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
在運動的種類中,負重或阻抗性的運動(如重量訓練、爬樓梯、健走等)效果最好。由於負重運動可以讓骨骼感受外加的壓力,產生對抗的反應,而減少骨質流失,甚至可以刺激降鈣激素把血鈣存進骨骼中,增加礦物質含量以增加骨骼強度。運動除了增加骨骼強度之外,還可以增強肌肉,使得老年人比較不容易跌倒,也減低了骨折意外的發生。
高鈣低鈉飲食
要維持骨質健康鈣質的攝取一定要足夠,依照不同年齡和狀況,建議的攝取量並不相同。對有骨質疏鬆症的患者,美國國家衛生院建議,在更年期前的女性每日應攝取 1,000 毫克的鈣質,而更年期後應補充 1,000 ~ 1,500 毫克。尿中鈣的排泄量會隨飲食中鈉鹽攝取量的增加而增加,採用低鈉少鹽的飲食可減少鈣質流失。
避免同時食用高纖食物
攝取高纖食物可預防許多慢性疾病,但是高纖食物本身便會增加腸胃蠕動,減少鈣停留在腸道內的時間,妨礙鈣、鐵等礦物質的吸收。同時這些植物性食物也含有草酸,易和鈣離子結合,形成不溶解性的鈣鹽,阻礙鈣的吸收。因此高纖飲食的人,鈣的攝取量應比一般建議量略多些。
據研究,每年發生一次骨折的老人中,有 20% 會在一年之內死於營養不良、感染或血栓。輕微的骨質流失並無明顯的病徵,只是容易感到腰痠背痛。骨質疏鬆潛伏的無聲無息,悄悄地偷走我們的骨質,很多人都是等到骨折發生時,才驚覺自己的骨骼竟然已經破損如此嚴重!
要擊退潛伏在生活中偷偷拿走我們骨質的兇手,其實非常容易。雖然骨質疏鬆多發生於年長者身上,但是骨本的儲存卻是靠年輕時期的保養,養成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並且持之以恆地運動。只要有心,要擁有強健的骨骼及良好的生活品質,一點都不難!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08年9月,429期,50 ~ 55頁
骨骼(16)
雌激素(10)
老年(11)
老化(57)
更年期(3)
遺傳(49)
厭食(2)
危險因子(6)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3/12/25
「寵物攝影師」:偵測技術捕捉毛孩們的瘋狂日常
李元傑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2/31
人體「試驗」中看不見的不良反應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114/01/24
透過臺德氫能合作 推動綠氫技術與永續未來——專訪蕭述三校長
李依庭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1/24
半導體製程如何平衡高科技與環境永續?——專訪陳奕宏教授
簡永昌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