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不只是外傷! 對於被蛇咬傷後處理的新認知

105/10/06 瀏覽次數 1419
遭蛇類咬傷之後,在生理上的受傷是大多數人所關切的。許多人都害怕蛇,俗語云: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遭遇蛇咬傷的外傷,目前已經有需多的治療方式與相關研究,但被蛇咬之後在心裡會造成負面的影響,卻很少被研究與討論。因此,Wijesinghe等人2015於PLOS 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s期刊發表最新研究,研究蛇類咬傷後病患之各項心理健康指標。實驗的地點在斯里蘭卡東北部,該區域以務農為主,遭蛇類咬傷的比例非常高。所有受試者皆年滿18歲,先前並沒有任何精神疾病。被毒蛇咬傷的患者接受標準治療之後,被隨機分成三組,分別為:A組未接受任何心理治療介入。B組在出院後,接受基本的心理教育。以及C組接受心理教育之外,在出院一個月後召回,並提供認知行為治療的心理治療介入。

所有研究當中給予心理教育或治療介入的,不是醫生而是經由專業心理醫師所訓練而成的一個團隊。評估的依據為患者整體的精神狀況,包含憂鬱、焦慮、家庭狀況、社會生活和工作以及創傷後壓力心理障礙症候群。共225位傷患參與研究,並在出院六個月後進行評估。結果顯示,患者整體出現焦慮和憂鬱症狀的比率,A組有百分之26.5、B組有百分之13.8、C組則是百分之8.7。研究發現,短暫心理治療介入一個月後,可以減少患者焦慮或憂鬱的情況,但在治療創傷後壓力心理障礙症候群並沒有統計上的顯著差異。
 
另外,毒蛇容易在不同的文化被過度渲染,例如有不少人相信,被毒蛇咬傷之後會削弱元氣、體力減少、失明、毀容以及無法恢復以往的健康等。因此導致無法工作和逃避生活,獨自活在痛苦中。因此,Williams等人(2011)認為若延緩咬傷後心理疾病的治療,將會出現負面心理現象。但即使遭遇毒蛇咬傷後的心理治療已被建議納入咬傷的治療程序,但病患實際上執行心理治療的意願卻不多。筆者認為若是病患願意接受一個簡單的短暫性心理介入治療,將可減少罹患心理疾病的比率。
  
Drapea 學者認為,認知錯誤!是主宰繼發性憂鬱症患者痛苦思想的主因。因此,心理教育和認知行為治療對病患來說是重要的。雖然心理治療能夠給予傷患一些幫助,但是遭蛇類咬傷的案例大多發生在亞洲以及非洲的貧窮區域。因此,若要在偏遠及落後地區設立專業的心理治療中心,就目前而言是有些執行上及經費成本上的困難。筆者認為若是培訓非專科醫師所組成的心理治療團隊,用來執行及進行心理教育,或許是一個變通可行的方法。(感謝科技部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健康醫藥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III, MOST 104-2515-S-214-001」。)
 
責任編輯:陳思維
審校: 王英基,黃耿祥
 
OPEN
回頂部